6月25日,第三届河南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四大古都工作论坛在洛阳召开。会议以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为主题,从发挥古都优势,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副主任董丞明出席论坛,会议由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副秘书长臧怀森主持。洛阳市教育局相关领导,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教育局关工委领导,以及活动公益支持单位好师优学教育科技机构代表出席会议并作研讨发言。
洛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关工委主任刘茂钦首先在会上致辞,他从考古实证发现“最早的中国”,介绍洛阳作为华夏文明核心起源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近年来高度注重发挥十三朝古都与河洛文化传承优势,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与关工委创新工作的特色做法,表示今后洛阳市教育局将更加支持关工委工作,积极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教育局关工委分别向会议提交了《共建“大教育”格局,共育“新时代”少年 》、《发挥古都优势,家校社协同创新育人》 、《关于教育系统关工委如何做好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发挥古都优势,家校社合作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书面交流材料。好师优学教育科技机构汇报了响应家、校、社协同育人号召,持续积极参与关工委各项公益活动的心得体会。
郑州市教育局关工委主任郭金汉,开封教体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郑西乾,安阳市教育局关工委执行主任乔珍,洛阳市教育局关工委执行主任郑志敏等出席会议并发言,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梁晓丽,河南省家庭教育讲师团社会分团团长、原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经权参加会议研讨。与会代表汇报了各地关工委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情况,从多角度讲述了新时代各具特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与创新做法,展示四大古都不同风采,展现出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成绩亮点。
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副主任董丞明在总结发言中,对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论坛围绕学习贯彻教育部最新精神,各市都作了认真充分准备。针对关工委的工作,既展现成绩交流成功经验、创新举措,也提出了各地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论坛为共同探索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搭建了一个好平台。
会议还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研讨,通过了解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华夏文明起源地同时也是教育文化发源地,我们今天文化自信的建构绝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深厚基础。
《周礼》记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国家产生之后,"成均之法"成为社会教育的总称,教育逐渐演变为塑造华夏文明向心力和家国归属感的核心制度手段。至东汉时,洛阳太学已多达三万师生,并开创了以考试为教学管理手段与人才选拔制度的先河。“成均”既有致力均衡、公平、和谐之意,也寓意广泛培育国家社会家庭需要的人才。回望华夏上古文明,今天的中国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其来有自。
教育部党组文件中指出:“成立关工委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性安排,是党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高度重视关工委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切实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总体格局,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工作体系,纳入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责任范围,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发挥他们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进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论坛举办恰逢喜迎建党100周年前夕,站在华夏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仰望星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年华诞的党昂首携手浴火重生的五千年文明,尤是风华少年......
(通讯员 熊东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