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心理咨询师王芳——疫情环境下的心理关怀

就业培训 0

  自新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了全网热议的话题,在铺天盖地疫情信息的“轰炸”下,很多人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情绪,进而影响人的免疫力。再加上无法通过外出运动等方式进行压力排解,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疫情“心病”的问题备受关注。

  为此在RFP中国主办的“精英理财师培养计划”在线课堂第六十二讲中,我们邀请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王芳女士,带来了一场关于“疫情下的心理关怀”的主题分享,帮助理财师认识疫情下客户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从心理层面做好客户关怀。

  王芳女士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上海德瑞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心理咨询师培训讲师,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曾任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义工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在读,曾接受精神分析流派个人体验每周一次持续1年以上,持续接受精神分析流派团体督导每周一次至今4年以上。

  本次课程中,王芳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从认识疫情下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从心理层面做好自我关怀两个方面,进行了专业详尽的分享。

  很多人都觉得,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针对的是正常人群之中心理不健康的人。这些人有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但种种迹象表明,很多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说自己心理没问题的人往往问题还很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这个问题给予更多正面的关注。无论是像抑郁症、焦虑症这类情绪障碍类问题,还是婚姻情感类、亲子关系类问题,都应该及时与心理咨询师进行及时沟通。

  王芳老师首先就疫情下大家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分析。最明显的就是很多人出现了恐惧不安的情绪感受,产生这种情绪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另外一方面是感受到了不确定感与失控感。

  在心理学中有代性创伤的概念,是一种同理心带来的创伤,在目前的宣传环境下,大家每天都会从网络看到各种疫情事件,受到镜像神经元的影响,我们也会产生了同样的情绪状态。

  另外疫情还会导致焦虑,愤怒,悲伤,抑郁等情绪的产生,其实人们产生这种情绪是很正常的。在面对突然的或长期持续的巨大压力时,我们会进入一种叫“应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较往常会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发生许多改变。只要这些改变都在正常的范围内,是无需过度担心或害怕的,反而可以作为对自己情绪潜在问题的反思,我们要能够接纳这种情绪,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要更好地与情绪共处:通过合理宣泄情绪、与他人诉说,和照顾自己的情绪的方式让我们在疫情中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那么在居家隔离阶段,我们该如何从心理层面做好自我关怀?王芳老师也给出了她的建议。

  首先就是要信任国家,信任医生,相信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同时要感恩每一位为疫情付出的人,无论是医生,还是社区工作人员,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感谢。

  同时要学会接受,改变能改变的,对于无法改变的事物,既然已是事实,我们便没有理由再在它上面浪费时间和精力,接受和放下,便是最明智的选择。

  身心合一,活在当下,要承认活在真实的世界, 勇敢面对真实的世界并活在真实的世界。还要保持一种放松、平和  稳定的情绪状态。

  不要去频繁过度的刷手机,而是要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和时间,与家人交流,提高沟通质量。

  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避免惰性,保持平时的健身习惯,开展居家运动。行为能够促使态度的改变,从而增强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和信心。

  去做一些喜欢但平时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寻找合适的情绪宣泄方式。如向亲人倾诉、做瑜伽、看电视等。放松开心的事情,取悦自己,忘我纵情,多一些正面思考,赋予一些负性事件以积极的意义,保持积极、理性、平和的心态。面对压力,释放情绪。

  作为心理咨询与心理知识传授的资深专家,王芳老师多年来面向一线心理和社会工作者普及危机干预知识,拥有大量危机个案的应对和处理经历,在婚姻情感;职场人际;亲子关系;学生心理疏导等心理问题处理方面也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