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巧问教育深入研究儿童专注力现状,发布白皮书3.0助推幼教行业发展

素质教育 0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随着教育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除了“知识积累”外,“能力培养”亦同样重要。而在众多能力之中,专注力无疑是最需要关注的。

  但对儿童专注力问题本质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专注力的培养目标模糊,都导致了家长群体的“专注力焦虑”。2019年的幼小衔接行业调研中,就有33%的家长对孩子的专注力不满,“注意力不集中”一跃成为中国幼升小家长最困扰的教育难题。

  日前,卓越·巧问教育联合中国教育智库网、亚洲幼教年会发布《2020中国幼小衔接行业调研白皮书》(下称“白皮书3.0”),就通过4-5岁儿童的实验数据,有效填补了儿童专注力培养方面思考不足、探究不足的问题,尝试为幼小衔接阶段群体答疑解惑。

  填补儿童专注力研究空白,卓越巧问教育率先探讨儿童专注力现状

  为了直观、真实地探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专注力问题,白皮书3.0特意邀请行业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儿童心理学专家李忠忱教授设计实验方式和内容,在多次内测后,最终决定采用“个别化测验”的方式进行“斑马涂色实验”,并以干扰物还原孩子未来学习的场景。本次实验,亦是幼教行业首次从基础研究着手,通过实践与数据,探讨4-5儿童专注力问题的研究。

  白皮书3.0的研究数据显示,处于这个年龄区间的孩子注意力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5岁阶段很可能是儿童注意力加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这意味着,大部分孩子的专注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生长,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若儿童经历了该快速发展阶段后专注力情况仍未好转,家长则必须重视,需辅以专业科学的引导,否则其与同龄人的专注力差距将越拉越大,影响未来学习。

  同时实验中还发现,同年龄段的儿童亦呈现出明显不同的专注力状态。实验中达到三级水平(注意力最稳定)的儿童能够做到全程不走神,不中断,聚精会神、一气呵成;而专注力只有一级水平(注意力极不稳定)的儿童,则容易表现出“磨洋工”状态甚至在实验过程中丢失目标,忘记任务。由此可见,“专注力”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个体差异甚大,幼教从业者如何在教学上实现“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专注力是学习的第一道门槛,行业实践需关注三个“触动点”

  对于如何针对不同儿童的专注力情况“因材施教”,白皮书3.0发布会现场,专家们也提出了独到见解。在他们看来,虽然儿童的教育层面上存在差异化,但对儿童的专注力培养,幼教从业者与家长还是能抓住三个核心“驱动点”。第一个“驱动点”,是要以兴趣爱好驱动儿童的自控力,从而提升孩子的专注能力。但对于学习,大部分孩子还是缺乏兴趣的,因此第二个“驱动点”则是成就感。通过在孩子学习进步时给予他鼓励和肯定,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成就感与自尊感,也能让孩子把学习成果当成一种“乐趣”,专注力自然更为集中。

  而最后一个“驱动点”,则是责任意识。家长们必须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是幼儿园的孩子了,而是“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角色上的转变后,才能自发地认同该身份的任务与责任,这也是塑造儿童专注力最重要的驱动力。从“兴趣”到“乐趣”再到“志趣”,只有层层递进,方能深入解决儿童专注力问题。

  三年一瞬,巧问教育扎根基础研究推动行业发展

  在2018年,卓越巧问教育率先开始探索幼小衔接教育的本质,联合亚洲幼教年会发布行业首份《中国幼小衔接行业白皮书》,为幼小衔接行业正本清源;2019年发布白皮书2.0,将研究范围扩大至三四线下沉市场,探索国内更大范围的幼小衔接阶段群体的困惑与痛点,全面立体地剖析家长的焦虑与困境。

  而今年,卓越巧问教育再度研精阐微,在中国教育智库网与亚洲幼教年会的支持下发布白皮书3.0,通过大型实验深入剖析不同专注力水平儿童的个体特征与表现,帮助幼小衔接阶段群体建立对儿童专注力问题的正确认知。能通过这样认真、严谨的数据研究幼小衔接,卓越巧问教育无疑已经走在了一众幼小衔接教育实践者的前头。

  在会上,卓越·巧问教育创始人成君霞老师就表示,后续将围绕本次专注力实验的数据进行持续跟踪,了解更多影响孩子专注力发展的可能原因。同时推出大型专注力赛事“专注力大挑战”,通过活动的形式解决更多儿童专注力问题。而幼小衔接行业调研白皮书,仍将以三年为期不断更新幼小衔接行业的数据。相信在持续的钻研中,卓越巧问教育将帮助更多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推动行业专业化、可持续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互联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