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联网-智慧教育大讲堂】教育升级的系统思维

素质教育 0

  日前,经济应用学博士后、管理学博士、育联网创始人黄志如在智慧教育大讲堂中从教育理念、教育结构、教育内涵、管理模式、教师能力、教育环境、教学手段,七个维度分析了教育升级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现了当前教育面临的困局,同时指出破局思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扎扎实实,用系统思维办教育。

  图:黄志如博士在智慧教育大讲堂

  用生命做教育,让1600名女孩走出大山的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说,知识能改变这些女孩的命运,而改变了她们则至少能改变三代人。

  事实上,在很多县城中学里,毕业班学生的作息时间比华坪女高更狠,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2点睡觉,疯狂刷题,为的是能考上名牌大学。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43年中,应试教育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教育公平,普通人家的孩子通过高考也能实现梦想,成为科学家、医生、工程师……,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

  但是随着高校扩招,高学历人才的就业竞争与30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恢复高考后第二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16.5万,42年后的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874万,为50年前的53倍,就业形式十分严峻。

  有人戏谑,3000块钱雇不到一个农民工,但却能找到一个大学生。 大学毕业生过剩,但是技工相对短缺,人们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本科生进环卫所、送外卖;硕士做销售、从事家政服务;博士创业、教中学……高学历人才的流向越来越多元化,学历不再与高薪工作划等号,甚至也不再是敲门砖。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青年们改变命运有了更多可能。

  只要肯吃苦,外卖跑腿,开滴滴,同样月入万元以上;只要擅学习,能坚持,直播带货,网店创业同样能实现1个亿的小目标;只要有技能,职业蓝领的薪水可以甩白领好几条街。

  时代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怎么能不变呢? 千百年来,教育理念总是随着时局变化,国家主要矛盾的转变而改变。

  科举时代,学而优则仕,学习是为了“修身齐家平天下”。

  近代中国风雨飘摇,青年周恩来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仁人志士浴血奋战为的是救国图存。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说:“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学习是为了摆脱落后。

  当下我们的教育信仰是什么?

  2018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科教强国一直是发展的硬道理。

  未来一定是科技引领发展,全球同呼吸共命运,所以21世纪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科技、面向全球一体化。

  未来一定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综合能力强、有技能、能吃苦、能扛事、有国际视野……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育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个性化。

  未来一定是因材施教,不一杆子捅到底,尊重人的个性和禀赋差异,开展多元教育。

  所以,教育要开放、多样化,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要系统建设。

  时代在变,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用30年前的理念办教育,怎能不误国,不误校,不误孩子的终身?!

  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26万所,高中学校2.44万所、高等学校2688所,各类民办学校19.15万所。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各类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在国家教育布局中缺一不可。

  因为只有完善教育结构才能完善人才结构。

  社会既要有高学历科研人才,也要有高技能的实操人才;既要有高素质的公务员,也要有敢想敢干、职业化的企业家;既要有专业的医生、教师、工程师,也要有懂科学会技术,能干会干的工人、农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不能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不能歧视职校学历;要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就不能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近日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全面阐述。

  对于学生的考评不再以分数作为定论,要逐渐用过程性评价代替结果性评价;评价学校,不再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要考评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评价人才,不再只看学历,而是要考察其品性和综合素质……条条措施,透露出一个信息:国家对教育大环境变革下了大决心。

  只有大环境从根本上优化,教育才能加速前行。

  10月16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今后教育各项工作都要与《总体方案》对标,与方案不一致的一律改过来,要服从服务于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考评、管理模式都将迎来深层次的迭代升级。

  图:黄志如博士在智慧教育大讲堂

  我国教育正面临着划时代的现代化转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创新相互呼应,政府和民间的投入不断升级,科学而理性的探索如洪流涌现。

  各式各样的办学理念层出不穷,对应的学校管理模式也千变万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学校是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地方,是为国家与民族培养栋梁的地方。

  好的学校管理,要为教师和学生成长赋能。

  好的学校管理,知时代,懂生命:不仅要从组织、机制、人员等方面构筑纵横交错的网络,保障学校各项事务的运行,更要给人以好的体验和感受,让人在其中如沐春风,感触到时代进步的脉搏。 学校管理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组织管理规律,历来是掣肘教育发展的瓶颈。

  教育是培养人,不是培训人,具有长期的慢属性;而组织要高效运转,具有追求效率的快属性,两者如何结合?

  学校运行就好像大大小小的“链条”,环环相扣,如何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维护好各个“链条”上的事务?

  种种难题,考验着校长的管理智慧。

  有的学校在组织架构上尝试改革,有的学校探索灵活的管理制度,还有的学校在管理文化上下功夫。

  总之,当前时代发展的洪荒伟力“倒逼”学校管理必须变革。

  教书育人是育人,管理、环境、文化也是育人,后者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甚至根深蒂固。

  所以,教育升级观念先行。

  首先,需要从教育理念、教育内涵、教育结构、学校管理到教学手段、教育环境、教师队伍,各个维度系统地提升认知水平。

  但是系统升级的落地,不能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关键在于,要把方方面面的内容,用科学手段,按照最优组合的方式组织起来。

  让所有的政策围绕教育升级而制定,让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学生成长等所有教育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升级展开。

  唯有此,教育升级才能够达到预期。

  为此,育联网将教育升级最终呈现的结果,落地为SOM学校运营管理智慧系统。这是我国首个具备教育信息化4.0要求,拥有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能力的系统。期待它为我国教育升级贡献智慧的力量!

  (主讲人:黄志如系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育联网创始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