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深入的国际形势下,国内企业向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越来越多的跨境涉外案件需要更多专业法律人才提供服务,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19年12月20日至22日,由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和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涉外青年法律人才大赛”在上海顺利举办。
决赛现场职问资深法律导师为参赛选手进行了赛前指导,并提供法律课程服务,职问助力的选手在决赛中发挥了优异水平。赛后,针对青年律师培养前景与拓展问题,职问方与上海律协副会长徐培龙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度行业访谈,徐副会长就青年律师培养和整个行业教育问题给予了深度思考及指导建议。
职问:我们了解到,上海律协很重视涉外法律服务,不断培养青年涉外律师人才,想知道该举措出于什么战略性考虑?
徐:这是国内和国际发展大环境对上海律协和上海律师提出的新要求。当前,上海正处在打造卓越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个品牌”的重要时期。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新一届上海律协着力引导、提升上海律师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服务水平。新环境对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上海律协要全面推进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和体系化建设的工作,全面提升上海涉外法律服务能力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局。
职问:本次涉外青年法律人才大赛,您能够拨冗莅临现场并给予参赛者鼓励,充分体现了您对青年法律人才的关心和支持。请问您对本次大赛的选手有什么寄语?
徐:在我看来,选手能够最终走到决赛训练营,本身即意味着优秀。预祝各位有机会向卓越迈进,但同样希望大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将这次比赛当作是一个展示才华的、并为以后机会继续做积累的起点。正如我在开营仪式上所言,希望大家学有所思、所想、所成。
职问:您认为本次大赛的举办,对青年律师来说是一次什么样的机会?
徐:对于很多青年律师来说,通往成功的路上,缺少的不是才华,而是一次恰到好处的机遇。我相信,本次大赛对于那些想要从事涉外法律业务的青年律师来说,就是这个机遇。除了本次大赛的冠军可以获得UCLA法学院LLM一整年的全额奖学金这样丰厚的奖励,还有UCLA的内推机会以及高规格的集训课程。评委是法学院的院长或教授以及资深律师、法律实务机关代表、名企首席法务、国内顶尖法律院校教授等行业大牛,同场竞技的是来自全国的优秀法学精英。这些对于参赛的青年律师来说,都是展现和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
职问:目前上海市青年律师的发展情况如何?为了加强培养青年法律人才都做了哪些相应举措?
徐:我也是从青年律师一路走过来的,对比过去,我感受到现在的上海青年律师充满才华、热情,思维灵活,对于新兴的事务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非常强,当然青年律师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困惑与瓶颈,比如说缺乏系统性培训、市场开拓能力较差、缺乏案源等,这不光是上海青年律师,而是全国的青年律师都面对的问题。
上海市律师协会历来重视青年律师工作,并在历届律协理事会和青工委的努力下,就加强培养青年法律人才形成了较为体系化和品牌化的工作方法和活动内容。首先是青年律师的培训方面,为了给青年律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市律协发起并打造了“律师云学院”。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律师在线远程培训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各地律协和互联网上的优势资源,针对青年律师法律实务、执业技能、执业规范、新法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优质、快捷的线上培训服务。同时上海市律协还打造了“三青班”线下品牌培训体系,“三青班”指的是“青苗班”、“青拓班”和“青训营”,培训对象分别针对执业1-3年、3-7年以及执业8年以上的青年律师以及青年领军律师人才,让青年律师从执业伊始便可以踏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上海市律协还与长三角形成定期、多层次的交流机制,鼓励和推荐青年律师参与国际交流,积极探索青年律师与业外青年企业家、青年法学家等群体交流,让青年律师走出去,为青年律师与外界的联系建立稳固而通畅的桥梁。
另外每个区的律师工作委员会也都在探索开展不同重点和主题的青年律师工作,为青年律师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
职问:据了解,之前您提到过,在青年律师培养方面,除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之外,还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那就这个创新思路来说,获得了什么有效的成果吗?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下。
徐:前面我讲到的“律师云学院”就是信息化技术支撑的产物之一,这是一个在线远程培训平台,目前上海的广大青年律师在广泛使用。5G时代已经到来,上海律师行业也正在进行技术发展的新变革,本届理事会上海市律协首设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助力全市律师管理工作和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为本市律师行业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以及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信息委立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努力打造“一库一平台”的品牌项目。建立以高校学者为主要成员的专家库,依托专题沙龙活动组建产品提供方的虚拟库,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推出、更新行业信息化工具,提高行业工作效率。同时,依托有关部门信息化进程和“一网通办”的良好背景,助力建设实现远程信息查询的综合性平台,为广大律师执业活动提供便利。我相信,广大青年律师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职问:您认为站在上海律协的角度,对青年律师的培养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及信仰?
徐:青年律师是律师行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上海市律师协会肩负培养青年律师的重要使命。上海市律协对青年律师培养的宗旨可以用四个词来总结:“信仰”、“使命”、“责任”、“作为”。 “信仰”指要树立和坚定青年律师的职业信仰,凝心聚力,“使命”指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使命,增强青年律师时代使命感,“责任”指要培养青年律师勇于担当,尽心尽责,树立执业规范的责任感,“作为”指要鼓励青年律师不断学习,有所作为,奉献社会,成就自我。
职问:您对未来法律业的发展持什么观点?有什么趋势值得我们关注的?
徐:法律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类,它的发展与社会和市场的变革是息息相关的。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涌现出很多新兴的法律服务产品,法律服务市场发展迅速。我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法律业将会持续快速发展。
我认为需要关注法律业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一个是法律服务需求的细分,另一个是法律服务供给的整合。上海律师行业的专业细分一直做得很好,法律服务因为需要极强的专业性,所以就有很多在某个法律服务领域精耕细作而在这个领域大放异彩的律所和律师,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我们称为“小而精”,这也是满足市场对法律服务需求的表现。同时,也因为法律服务因为需要极强的专业性,跨专业、跨领域的法律服务需求也需要得到满足,近几年上海的很多律所也在寻求通过合并来实现资源整合,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法律服务,我们称为“大而全”。归根结底,法律业的发展一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
职问:青年律师是律师行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探索体系化人才培养,拥抱创新模式,是提高青年律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因素,那么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您认为目前的创新培养模式有哪些优势?
徐:我认为目前对青年律师的创新培养模式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为青年律师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也为青年律师提供了更多的沟通渠道,满足不同阶段的青年律师的成才需求。二是青年律师可以紧跟行业潮流,极速便捷的了解这个行业最先进的知识和新兴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加强青年律师特定执业技能的培养,让青年律师更好地迎接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职问:这次元达&UCLA涉外青年法律大赛,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帮助,黄浦区司法局、上海律协及其他华东各地区高校法学院、还有职问这样的新媒体平台,您觉得这种多方联动对青年律师的培养有什么积极意义?
徐:本次大赛获得了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学校以及企业等多方的支持与协作,这给上海律协积极探索新型青年律师人才培养模式也带来新的启发和方向。青年律师的培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既要注重学生在校时的专业培养和辅导,也要让学生入行之前能够感受和体会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这样通过多方的配合和努力,才能为律师行业培养、输出大量优秀的后备力量,成为未来律师行业的中流砥柱。
来源:财经中国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