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疫情反复,复旦大学EMBA同学快速响应、积极行动,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援建方舱,助力核酸检测,公益捐赠等,身体力行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在关键时刻,使命感是会传导的。
24小时“变身”核酸检测——一个基因实验室的抗疫微记录
和汪康康的通话是在凌晨1点进行的。电话那头,他刚结束和同事们的每日总结会,声音听上去很疲惫。近日,这家主营业务为基因检测的公司——稷丰医疗迅速响应政府支援的号召,支持上海居民的核酸检测服务。这5天里,身为总经理的汪康康一共只睡了10个小时。
这是汪康康第一次接到支持政府核酸检测的电话,也是他第一次7*24小时和实验室的同事们相处在一起。他说:在关键时刻,使命感是会传导的。
以下根据复旦大学EMBA2020级4班汪康康同学的讲述整理——
深夜电话响起 任务突如其来
3月31日深夜,汪康康接到了实验室所在园区的电话,电话那头声音很急促,直接说明来意,“这几天核酸检测量太大了,你公司实验室能不能来支持检测。”
汪康康回忆说:“接到这个电话,当时我的脑子嗡嗡的,我们公司是做基因检测的,虽然具备做核酸检测的能力,但并非是主营的业务,这活接下来能不能做好,我的员工是不是能支持这件事,我心里是没底的。”
但是一想到现在上海正在全员核酸,所有的医院和第三方检验室都已经满负荷运转。一种使命感的驱使,让汪康康本能地答应了下来。
他立即召集公司的员工开了个会,向同事们宣布了三件事:
第一,公司决定支持政府的核酸检测工作。原本的基因检测工作全部停掉,并迅速和合作商供应商沟通。
第二,根据生物安全的要求,核酸检测一定要闭环管理。参与核酸检测的同事,自今日起封闭在实验室。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和支持,但不强制要求,有意愿的报名。
第三,除了核心区域的专业人员,外围还需要一些志愿者,帮忙搬运东西等等,需要承担非常辛苦的体力劳动。
让汪康康意外的是,实验室的员工全都报名了。
他从来没想过政府能给多少报酬、费用或者有没有利好政策。他的员工也没有一个人向他问过加班费和补贴。
这一刻,“全力以赴”是一种可以传导的力量。
浦西封控日,争分夺秒做核酸检测
人力的问题解决后,物资又是压在汪康康身上的另一道难题。第一,要准备做核酸检测的物资,包括防护服、试剂等,但很多外地的供应链基本上断了,汪康康从各种渠道第一时间收集来这些物资。第二要准备闭环管理的物资,睡垫、睡袋,行军床也是必备的,幸好他们这个园区为疫情期间闭环管理的企业提供餐食,但以防万一也储备了一些食物,比如大米、水果、速冻水饺等等。
很难想象,24小时不到,在第二天4月1日,浦西开始封控的日子,汪康康和他的团队就从基因检测转变为正式开始投入支持核酸检测的工作当中。
汪康康一般早上7点开启早会,交待今天的工作目标;晚上大约23点左右再开一个例会,总结一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讨论一下明天的工作,看有哪些要继续跟进。其他时间全部都扑在核酸检测工作中。
其实,一天的时间比想象的要过得快,实验室八点左右就开始等着接样品,样本送过来统一进行接收和消杀,第二步是进行样本的前处理,然后做核酸提取,接着出结果,复核后上传到健康云。每天的检测量非常大,而这期间,还不断地有各种电话过来催促、问询、沟通。
提及其中的压力,汪康康说:“因为核酸检测的缺口量很大,所以我们一直在尽量保证大家休息时间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做。基本上每天要工作15到18个小时左右。防护服很难买,买了物流也很难送,所以物资很紧张。一个班6到8个小时,每个人都在坚持不喝水、不上洗手间。然后换一组出来,另一组进去,每天差不多这样两轮。”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指挥战斗
涉及到病毒的检测,在生物安全上管控和相关监管部门是很严格的,所以实验室整个团队的压力非常大,在作业中都是紧绷的状态。
个中艰难自知,但汪康康觉得这点困难和医务人员遇到的相比,真的不算什么。他说:“医务人员直接面对病人,风险更高,我们相当于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是有硝烟的战场。”
他说,从前没有这种机会去近距离接触同事,去充分了解他们。工作一天,下了班就回家,但是最近他和同事们每天都相处在一起,就像回到了大学宿舍。
这些同事里,汪康康是年龄最大的,其他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很多是年轻的妈妈,年轻的爸爸,是妻子、丈夫、子女,很多人家里有孩子,甚至有生病的家人,但他们都决定来这里抗疫,作了很多牺牲来完成这件共同的事,大家的心是在一起的。
曾经在工作中柔柔弱弱、妆容精致的女孩子,如今被N95口罩勒肿了脸也不会抱怨,有些还在生理期,也和大家一起打地铺;曾经爱打游戏的男孩子,如今会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尽可能不喝水、不去卫生间、不换防护服。这些细节都让汪康康特别感动。
这里原来是有保洁阿姨的,但是现在是特殊时期,她一旦进来也得闭环,所以现在的卫生都是同事们自己打扫,吃饭也要轮流值班,帮忙准备一日三餐。汪康康说:“他们都各显神通,每个人都露一手的,煎个蛋啊,弄一点水果啊,也算自娱自乐调剂一下。”
汪康康是80年头出生的,跟其他同事的年纪跨度差不多有10岁。他说:“以前总觉得这些同事很有个性,很有想法,甚至有的年轻人平时看上去有些吊儿郎当的。但没想到,关键时刻都很认真。”这段同吃同住同工作的相处使汪康康重新认识了他们。
这些天在企业管理方面给他的触动也很深,“我想起在复旦大学EMBA上课时包季鸣教授的《领导力》课程所教导的,每一位企业家,都需要拿出使命、责任和担当。用这种担当和精神去引导同事,领导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在疫情中收获成长
让汪康康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两个孩子。封闭期间,他每天都想跟孩子们视频通话,但每天工作和电话不断,几乎都要忙到凌晨。
汪康康的家人都很支持他,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他觉得,这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在闭环出发前他跟孩子们说:“爸爸要去参加抗疫了,你们在家要管理好自己,不要让妈妈和爷爷奶奶操心。”
他每天挤出点时间给家人打电话或者发信息,对高一的女儿嘱咐道:“你将慢慢成长为家里的主人了,要帮妈妈分担一些工作,同时也要把自己的学习安排好。”
在这次疫情期间,汪康康感觉到周围所有人都在成长:他自己、他的同事、他的家人。
在复旦大学EMBA组织的班级云聚会上,同学们各自聊了生活和企业的近况,汪康康分享了他的实验室支持核酸检测的事。班主任和班上同学听说后都非常关心他,在精神上给予他支持和温暖,让他更加的坚定——作为企业家,就是要怀利国利他之心,向阳而生。
汪康康在实验室准备了足够一个月的物资,他说:“可能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一段日子,但希望疫情结束得越快越好。”作为一位复旦人,他时刻铭记李登辉老校长总结的复旦精神:服务、牺牲、团结。目前正是共克时艰的时候,他希望尽己所能去传导这种精神。作为一名学子,也作为一位普通人,用微薄之力,帮我们生活的城市,帮我们的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