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邵阳学院斥资19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一事引发热议。国内的高校教师去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的“注水大学”转一圈,再以“海归人才”的名义被原校引进,类似操作并非个例。可以说,这样的博士学历在一开始就被赤裸裸地注入了交易的成分,含金量自然也无从谈起。但是,去东南亚读博就一定是“水博”吗?
比起去欧美国家留学,不管是从资金、语言要求还是地理位置上来说,去东南亚读博的成本都相对更低,被视作是提升学历的“权宜之计”。因此,有学历要求的高校教师、学历一般的高校毕业生、想提升简历的职场人,是前往东南亚地区读博的主力。一条产业链也应运而生,从留学咨询中介、语言考试甚至到论文发表都有了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人想提升学历,但也有人想潜心钻研学术,受家庭、资金和语言能力等限制而选择东南亚地区的学校。更何况,“马菲博士”项目也绝不是“水博”的代名词。马来西亚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生刘悦(化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就表示:在马来西亚排名前五位的公立大学,博士并不是那么容易毕业,需要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学习,也需要发表一篇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文章或者是两篇Scopus(全世界最大摘要和引文数据库)收录文章。
一些想走捷径的人选择排名较为靠后的学校,有些不需要发文章就能毕业,恰恰是这群人,扰乱了本该宁静的学术圈,造成了一些人对“马菲博士”的偏见。加上不少留学中介的夸大其词和暗箱操作,让东南亚的博士学历有所贬值。
提起世界知名大学,我们往往能下意识地想到哈佛、耶鲁、哥大、斯坦福,但并非欧美名校之外的就是“野鸡大学”。以菲律宾的高校为例,其商科和酒店管理等专业在全世界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德拉萨大学、菲律宾大学、圣托马斯大学、雅典耀大学等都位于亚洲排名前100的大学排名榜上。术业有专攻,对大学来说也是一样。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高校有各自的学术地位和专业排名,如果只是以学校出身来论英雄,就很难客观认识学历的真实价值。
读一个性价比更高的东南亚博士并非一定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比如,虽然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新加坡仍然属于留学的小众选择,但其博士教育结合了英美两国博士训练系统的优点,在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成为欧美院校之外名次最高的大学,分别位列全球第11位和第12位。
不可否认,博士的含金量差异的确存在,毕竟学校出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竞争力。这也是很多人坚持“名校情结”的原因。但是,学历水平和真实水平之间不能完全画上等号,要全面真实地评价一个人,还应该从更具体的细节展开。
走出学历鄙视的怪圈,真正回归到学术和学者本身,才是真正尊重知识,不会“误伤”每一颗真正热爱学术的心,也不会兴起学历交易的不良风气。
常菲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