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被划分为“女学生”、“领导子女”等类?教育局:已处理(00:41)
近日,网传图片显示,山西忻州原平市某小学情况统计表将学生划为11类,其中包括“领导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11月2日,原平市教育局回应,已进行处理。
出于工作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统计、摸排,没啥好惊奇的。但通常情况下,大抵会按照性别、地域等进行划分,原平市某小学的这种分类,甚至细化到“权势垄断部门子女”,确实闻所未闻。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想法,但现实中确实存在极少数“别有用心”的老师,利用职务便利与家长进行利益交换,对一些学生另眼相看,或者把某些学生“打入另册”,严重有悖教育公平,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创伤。
因此,一看到“领导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的字眼,很难让人不产生某种联想,这个和孩子学习有吗?而“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之类的提法,似乎让人感到背后有人正戴着有色眼镜在审视。消息甫一传出,舆论为之哗然。
此前,虽然也有学校因某种原因有意无意区别对待学生的,但分类之细致、提法之“独特”,可谓前无古人。教书育人的学校,如此将学生“分门别类”,意欲何为?
引发舆情后,涉事学校相关人员表示是班主任理解不正确做法欠妥,已停职调查,并对老师进行批评警告,并强调是“老师对上级会议精神领会不妥当”。
这种语焉不详的答复更耐人寻味。到底是谁提出要做这样的奇怪11类统计的?如果是按照上面的安排做这样的调查统计,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为何部分班主任的理解会产生“领会错误”?真的是未正确理解会议精神,还是另有隐情?表面上是一线班主任出了问题,但根子在哪里?
这一系列问号如果不能拉直,就极易滋生各种猜测乃至谣言。期待相关部门能深入调查,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家校关系并非净土一片,因为个别教师根据家长情况区别对待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让公众心生警惕。即便学校和教师确实只是出于某种工作需要了解家长相关信息,但家长和网友也忍不住会多想。在这样的情形下,涉及家长信息问题,学校和老师应该慎之又慎,一旦把握不好度轻则越界,重则惹发非议和事端。
教育无小事,但凡有可能触及教育公平的做法,都必须保持敏感性,才能防患于未然。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