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1日,在教育“双减”政策下达之后、在新学年即将来临之前,央视《对话》栏目邀请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参加了一场特殊“大考”。
此时此刻,央视演播厅正宛如一个“考场”,迎来了三位特殊“考生”——王殿军曾是高考的出题人,唐江澎被称为“网红校长”,赵丰平则是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全国十佳中学校长。
他们这场应试的主题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话题——素质教育。
CCTV《对话》栏目现场 主持人陈伟鸿(左一)清华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左二)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右二) 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右一)
“不能承受之重”
眼下,一个社会现象越发引人关注——从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家长和孩子似乎都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习题、试卷、排名,从清晨到深夜,日复一日;课外培训泛滥、超前辅导严重,逼迫着独木桥上的万千学子疲于奔跑。
针对这一现象,央视主持人作为“出题人”首先向三位“考生”提出了第一道判断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究竟重不重?
作为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已经历了二十多次高考。他率先答道,现在的课业负担已经不再是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应有的负担,它超出了这个学习阶段应该承受的压力。
赵丰平:“高分是我们真正素质教育伴随的副产品,它不是我们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讲述了他遭遇质疑的故事:前一段时间,许多网友对这个“网红校长”所说学校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质疑道,“简直不可思议”。尽管锡山高中几十年皆如此,但他却说,这个质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明了学生的负担整体上是比较重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底线睡眠都成了一个奢望了,这确确实实是不能承受之重。
学业重不重是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联的。随后,央视主持人又列出了一道备受全社会热议的选择论述题——作为高中的校长,学生要达到最重要的目标究竟是高分还是素质全面?
赵丰平担任校长后,从2002年起就开始探索素质教育的转型,并革命性地创造了“271”教育体系,于2007年全面推行。赵丰平介绍道,昌乐二中教育改革考虑的不是学生高考考多少分,考虑的是学生60岁时幸福吗?事业成功吗?40岁时,他达到生命的高点了吗?学生离开高中、离开大学还有学习能力、创造力吗?高素质才是学校要选择的目标。
他的观点也得到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的赞同。王殿军说道,谈素质教育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我实际上想说的是一定要均衡发展,分数也是会自然到来的,但是如果片面地追求分数,素质丢了,分数未必能够获得。
王殿军:“综合发展才是一个健康的人,健全的人,这是个人一生发展的一个基础”
三位校长都对为高分而刷题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表示出担忧。王殿军指出,人的一辈子需要综合能力,尤其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更需要综合发展,综合发展才是一个健康的人、健全的人,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如果在需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人生阶段,为保成绩分数、牺牲了应该发展的,未来这部分素质是弥补不了的。
而赵丰平的担忧发人深省——这种刷题式的学习方式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全部扼杀掉。
改革的探索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双减”政策出台,正是希望营造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回归素质教育的本源。
可在中考、高考面前,分数却是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话题。面对三位素质教育的支持者,央视主持人又给出了一个让学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题目——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素质全面的孩子,而且还有能够跟素质和能力相匹配的不错的分数?
事实上,到场的三位校长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按照各自的理解,进行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唐江澎拿出了锡山高中的一张课表,解释道,在任何一个学校里,如果要实现教育的目标,课程都是一个基本的载体,一张课表会以格式化状态来呈现学校的教育现状。
唐江澎举例道,锡山高中提出要培养终身运动者的目标,如果不能做到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锻炼一小时就很难完成。有的学生选的是游泳,有的选的是瑜伽,他们不仅每周有四次参加专业课外,还有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活动。而学习总共给学生提供了23种运动的选择。
唐江澎:“好分数只是通向终极目标的一个工具性的目标,我们不能制造价值次序的颠倒。”
赵丰平给出的一张课表,引发了旁边的校长的赞叹。原来,昌乐二中的学生每周都设有整整一个下午的活动课程。
“一个学校拿出一个下午,完全与应试无涉,全部是活动,这真是挺奢侈的一件事。”唐江澎说道。
“我们已经奢侈好多年了”,赵丰平解释道,这一个下午课外活动,既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我们就是要把课堂变得有趣,好玩。看着我们的课堂好像没效率,学生都非常自由,出出进进,走走逛逛,但是我们会聚焦任务,启动学生动脑思考,中间过程都有组织者,都有评价者。只有课堂效率高了,减少时间的浪费,精力的浪费,才敢拿出整个下午来搞活动。
对于其他两位校长的观点,王殿军认为,我们的观点是一样的,一个学生如果素质、能力起来了,学习的自信心、自觉性、主动性就有了,包括对于学习的理解,兴趣的培养,潜力的挖掘,都是不一样的。高考对他来讲,用不着天天围着分数转,围着卷子转。为什么学校给学生那么多选修课,做了那么多看似和高考没关系的事,最后又赢在高考上了,其实这里头有着深刻的道理。
这三大名校校长均反映,日常中学都在鼓励、组织学生去校外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对于主持给出的最后一道论述题——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角度,每位校长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意见。
唐江澎的建议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考试还是维护教育公平的一个基本的制度框架。但高分只是通向终极目标的一个工具,不能制造价值次序的颠覆,把分数就当成最高目标,也不能制造价值次序的对立,关注幸福就不强调分数,这都是不对的。他的建议是,即使家长非常的关注分数,也要在孩子面前呈现出话题的多样性,语境的丰富性和爱与关怀的表达。
王殿军表示,在中国有着特殊国情,目前还是要有传统的考试,但不能只有它,要加上综合素质评价,要加上能力测试,三个维度合起来去评价,才能引导出来更加健康的教育,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
赵丰平给广大家长分享了他的建议:第一,要接纳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不同。第二,决定孩子命运、决定孩子未来是否幸福,不是记忆的知识总量和考试的分数,是这个孩子的性格和责任感;第三,广大的家长要纠正自己的“近视”,不要只盯着这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果。
诚然,涉及千家万户的教育改革不是一纸文件、一项政策就能彻底改变现状的。未来能否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培育出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需要政府的引导、学校的探索、家长的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当晚,这场央视关于素质教育的对话再次掀起了社会的热议。你会为这三位“考生”完成的考试答卷给出怎样的分数呢。
三位教育的思考者在节目现场热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