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变三孩?执笔画家揭秘人教版小学语文书封面的故事

教育专栏 0
  二孩变三孩?课本封面妈妈也不打扮了?爸爸挣钱去了?……新学期以来,小学生统编语文教材封面引起网友们热议。近日,教材出版方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对这一“民间解读”进行澄清:五年级上册封面中的人物实为“小哥哥、小姐姐”,而非读者认为的“爸爸、妈妈”。

  同时,这套教材封面背后的执笔者也引起大家的好奇和关注。2016年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12教材封面均由著名绘本画家、动画导演景绍宗来绘制。他采用了传统的手绘水彩的表现手法,分别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孩子贴近的题材为表现点,包括风筝、糖葫芦、皮影、布老虎等12种题材。


  景绍宗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出生于典型的民俗世家。北京天坛旁边有条胡同,景绍宗在这里出生和成长。他的曾祖父是京城民间花会四大前引之一景禄;爷爷是位京剧老生;父亲热衷国画……从小的民俗浸润与艺术滋养,使景绍宗自小就对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艺术非常着迷。

  记者了解到,景绍宗初中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漫画,后来专注于动画与绘本领域的创作,绘本代表作有《景绍宗绘童谣》《城里来了一条龙》《飞吧!爸爸!!》《梅里的雪山怪兽》等,荣获各类奖项及国内外展出;还曾绘制中国邮政《儿童游戏》(系列)特种纪念邮票;并与动画团队完成了第一部原创漫画的“动画化”,逐渐形成从原创绘本到动画的创作模式。

  统编语文教材封面插图是如何出炉的?背后融入了哪些设计和巧思?景绍宗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新京报记者对话著名绘本画家景绍宗,揭秘教材封面背后的故事


  谈热点:语文书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热点

  新京报:看到网友们对教材封面“二孩变三孩”的调侃,第一反应是什么?

  景绍宗:最近大家就这个话题一起调皮了一下,身边好多家长朋友们也参与其中,我和家人也觉得甚是欢乐。

  一般来讲开学季,家长们进入了带娃学习的焦虑期,但今年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我们欣喜发现问题逐步缓解,家长、学校更重视校内课本知识的学习,学习重点回到了教材,教材封面也自然而然进入了家长、老师的视野。于是,教材封面贴近生活的温馨家庭画面引发了全民“再创作”,围绕着爸爸、妈妈、娃,二孩、三孩欢脱展开,这热情的再创作背后正是我们对当下美满家庭、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关注、认同与美好追求。

  作为封面创作者,我感觉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语文书以更亲民的方式再次走进了热点。作为孩子的父母,我和爱人也希望,并且准备努力生个二孩

  新京报:是什么机缘开始画教材封面的?

  景绍宗:人教社的张蓓老师和李宏庆老师代表社里,邀请我为全国小朋友创作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封面,在和两位老师见面的交流中,我们彼此的创作理念十分契合。之后我们一起参观了人教社的百年教科书陈列馆,每一本封面都精致美丽,令我大开眼界,我尤其注意到自己小时候用过的教材,那真是难忘美好的回忆在回去的路上我思绪万千,想起童年最好的朋友、小学的同桌、时而追打时而手拉手的弟弟和姐姐还有一本本用挂历包书皮的课本、下课冲进小卖部一起买来的“双棒儿”、胡同里玩弹球时的吵吵嚷嚷,那个没有负担、既简单又快乐的童年时光……我欣然接受了这份邀请,这是一份为全国小朋友献上的童年礼物。

  新京报:绘制教材封面和绘制其他作品相比,有什么特殊考虑?

  景绍宗:这份工作比我以往的工作更艰巨且有挑战性,据社里介绍,在我参与这份工作之前,教材已编写近4年时间,其间不断修改、调整、甚至推翻,经由国家相关部门、各领域专家层层审核把关,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反复推敲、打磨。封面设计也同样会经历这般“千锤百炼”,但想到这是我们的孩子童年学习的书本,点滴间渗透影响到孩子的民族自信、文化审美,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谈封面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童年的生活与游戏

  新京报:各学期的语文封面主题是怎么选定的?主要考虑到哪些因素?

  景绍宗:统编教材的编写团队和专家们颇费心思,经大家反复研究讨论,最终议定选择风筝、糖葫芦、皮影、布老虎、泥塑、端午、脸谱、对联、围棋、剪纸、国画写生、赏宫灯这12种题材为主题,对应小学的12册教材。

  在决定主题后,如何与孩子们的快乐童年紧密贴切,将传统文化自然地融入其中,便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我决定尝试将其融入童年的生活与游戏之中,再现童年时光的美好场景,让每一幅画面都有情节,每一个情节充满情怀,每一份情怀背后都有独属于每一位读者的童年往事。于是设计了孩子们一起跑着、跳着、你追我赶地放风筝;孩子们品尝着糖葫芦的美味甚至也给小雪人来一根;孩子们在庙会比着谁戴的老虎帽更好看;孩子们一起泥塑可爱的小动物、爷爷为孩子画张“孙悟空”的小脸谱……画面重现这幸福的童年时光,成人也会沉浸于这美好的回忆。

  新京报:这些教材封面背后藏着哪些细节和设计巧思?

  景绍宗:决定内容后,就开始考虑画面设计。比如每个年纪的孩子要符合同年龄层儿童的特点,每个年级的上下册都对应着使用时的季节。在创作时,我们极力展现游戏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三年级上册,将泥塑中揉泥、塑形、上色几个泥塑步骤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中,近景再放置孩子们制作的各种泥塑小动物,让画面既有情景又温暖安静。四年级上册的京剧脸谱,没有表现舞台上的表演画面,而是安排了表演前勾脸的片段,为孩子勾脸的是一位长者爷爷,隐含着国粹京剧在新一代中的传承。三年级下册的包粽子,是两个孩子在奶奶的指导下包粽子,包含了家庭、秉持传统、勤劳这几个元素,这些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和弘扬的内容。

  决定设计后要为画面思考细节,如画面中添加了小动物会让画面更活泼有趣,添加的小道具让画面更有情景感,在人物之间的目光、动作增加了互动使画面更生动等等。在色彩上我们尽量选用饱和度高的颜色,来体现童年的单纯和明快,凸显孩子活跃的童年天性和天真烂漫的世界。

  新京报:封面作品经历了怎样的修改过程?

  景绍宗:在一次次反复尝试、讨论、打磨中,作品逐渐成形,在每一册封面创作中,都历经了线稿草图、色稿草图、搭配设计好的封面版式,与教材编写团队一起讨论每册画面的表现角度以及画面内容细节。在审查环节,会听取审查委员、各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全国百名特级教师的建议,还会在全国一些地区试教试用,征询孩子们对插图的想法。接受意见后,再次调整内容、调整构图,之后是线稿正稿、色稿正稿,直至最终的政府相关部门审查,每一个环节均有数遍乃至十几遍的修改调整,甚至推翻重画。最终以集体智慧为大家呈现出来这套与传统文化、传统情感结合,画面温暖童真童趣的封面作品。

教材封面线稿排版测试。受访者供图

  谈个人经历:被曾祖父传奇故事吸引的童年

  新京报:你绘制了很多童趣、怀旧题材的作品,这与你个人童年体验有关联吗?

  景绍宗:在北京天坛的旁边有条胡同,我在那条胡同里出生和成长。家里有个小小的院子,被我父亲种满了花花草草,还经常养些金鱼、小鸟、蝈蝈、小乌龟,很惬意生活的一个小院儿。院外有棵驼背的大柳树,映着不经调和的蓝颜料直接刷下来的天空,柳风总是特别温柔,树上住着小蚂蚁天牛蝉,还常有一些小鸟来树上觅食。胡同里的孩子们都在大柳树的老脊背上跳上跳下,没有目的,只是为了跳而跳,为了笑而笑,我想这才是童年。

  新京报:为什么会对传统文化艺术如此着迷?

  景绍宗:我的曾祖父是民间“花会”的四大前引之一,叫景禄,民间称为“会头”。逢年过节的庙会或是香会法会,爷爷家院外都会聚集来自天南海北的传统艺人,大家在院外的胡同墙上贴上大红帖,上面写着自己是哪路英雄,来拜见“会头”。“出会”时场面甚大,四挑八笼,八面巨号,金黄的“门旗”迎风而起,上绣“会头”姓名,门旗下“会头” 不怒自威,队伍走起来半条街长,慕名而来看热闹的人、街坊邻居、经过的行人无不立足围观。他们游走于金顶妙峰山这样的场所进香演艺,什么云车、五虎棍、霸王鞭,现在都是难得一见的传统演艺了。我小时候每次到爷爷家,最爱问的就是他们那些故事,爷爷讲故事总是亦真亦假,充满着传奇色彩,但童年的我相信,现在的我也愿意相信,因为“故事”正是对生活的憧憬、热情,和美好的期望。

  新京报:在当下艺术创作环境中如何绘制出让孩子喜欢的作品?

  景绍宗:我一直从事绘本和动画的创作,在刚从业时,国内动画行业正处于加工片大热的时期,绘本也大多为国外引进,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原创力量非常薄弱,生存也非常艰难。我们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民族的灵魂,只要沉下心,肯学肯做,国内的原创力一定能做出国际一流水准的作品,乃至超越现有一流,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绘本是为孩子们创作,在故事方面,要创作出孩子们真心喜欢的作品,就要融入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交流,一边和孩子玩一边进行创作,多为孩子们讲述,多观察他们的反应,其实每一个大人心里都偷偷藏着一个孩子,这样单纯的小美好,也会让每个成人开心快乐。作为一名创作人,以与时俱进的手法或新媒介来呈现我们的文化,也是对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作者简介

  景绍宗,动画导演,绘本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北京文艺家协会会员。创办神奇一天国际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清泉小鱼国际艺术传媒;2016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封面画家,中国邮政《儿童游戏》(系列)特种纪念邮票画家。原创系列绘本有《景绍宗绘童谣》《布老虎》《父亲》《母亲》《梅里的雪山怪兽》《城里来了一条龙》《飞吧!爸爸!!》等,多次获国内外奖项及国家广电总局政府扶持。从业动画20余年,导演参与多部央视及国外重要动画作品,目前担任导演,带领团队制作其原创绘本改编的动画电影《龙屋》及剧集动画《城里来了一条龙》。

  采写新京报记者冯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