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阳光关爱·i读计划”广东站:趣味科普课堂走进“村小”

教育频道 0

“今天我在溪边喝水,不知怎么的,竟然撞上了威尔、威尼两兄弟。真讨厌!我用蜘蛛语向他们打招呼,谁知淘气的威尼竟趴在了我身边,紧接着一巴掌把我拍飞了。落地时,我的脑袋瓜嗡嗡地叫。哼!我以后再也不靠近老虎了。”

这段文字,来自清远市阳山县小江中心小学六年(1)班欧阳云轩的一篇《蜘蛛日记》,文笔稚嫩却又充满了天真的想象力。这样的小故事在欧阳云轩的笔记本里数不胜数。每次他上台分享时,总能让班里的同学哈哈大笑,有的同学甚至会因此开心一个下午。

“他善于讲故事,同时也喜欢阅读,家里情况相对较好,有一些课外书”,六年(1)班的班主任潘建芳介绍道。然而据她了解,该校更多的学生家里大多没有图书,即便是绘本、儿童读物也少有。这与他们的家庭状况息息相关,超过半数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在一次写作课上,她要求同学们写亲人,绝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爷爷奶奶。

或许正是如此,在得知学校四楼即将有一座新的阅读室后,学生们常常在课间跑到窗边张望,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里面的陈设,以及会有哪些新书。

11月23日,这个令他们期待已久的阅读天地终于敞开大门。当天,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东风日产、南方周末联合发起的2021“阳光关爱·i读计划”广东站在清远市阳山县正式举行。

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勇、广东科学中心的科普专家以及多位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样的阅读之旅。

穿越千秋,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阳山县群山环绕、江河婉转,是诗意栖居的地方。唐代诗人韩愈曾被谪于此,期间创作了六十二首诗歌。此次来到阳山,于丹带领孩子们品读起韩愈的名作。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课堂上响起了孩子们悠扬的朗诵声。小雨如“酥”,令人感到舒服滋润。草色遥看有,近看却无。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开心、期待”,孩子们脱口而出。他们迅速的反应,赢得了于丹的连连称赞。诗人的心情通过景物、环境表达出来,便是诗的意境。“意”是心声,“境”是风景传达的境界。于丹告诉孩子们在读古诗时,要通过环境描写去探索古诗词深远的意境,聆听诗人的心声,品味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美。

“我们心里的声音有一种高级的表达,就是运用周围的景物,比如用杨柳写春天的欢喜,用雨雪写秋天的悲凉。”不仅仅是读懂诗歌,于丹鼓励孩子们学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唤醒心中的诗意。在她看来,学习诗歌不是为了写下考试时的标准答案,而是学会生活里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韩愈眼中,早春是一年当中最好的时节。在于丹眼中,稚嫩的孩子们正处于他们生命中最好的时节,这是诗意在他们心中生长的时节。她希望孩子们认真观察身边的景物,去运用无所不在的比喻抒发自己的情感,修炼一颗洋溢着诗意的浪漫心灵。

潜入海底,开启一场水下探险

浪漫的诗词世界,在文人笔下熠熠生辉。神秘的海底世界,则是考古学家的乐园。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勇带领着孩子们“潜入”海底,开启一场水下文物考古探险。

“是上天容易,还是下水容易?”课堂刚开始,崔勇便向孩子们提问。有的孩子说“下水”,有的则说“上天”,课室里回荡着不同的声音。

“人类最早上天是在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首次飞行。人类真正下水是在1943年,法国海军军官库斯托发明自携式水下呼吸器。后来,在人们寻宝、猎奇和怀旧等感情的驱使下,‘沉船’成为这一发明最早关注的领域,于是诞生了水下考古。”崔勇徐徐地向孩子们讲述水下考古的历史。

探索神秘世界是人类的天性。海底世界、寻宝等词汇齐聚,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可是,水下考古却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崔勇回忆起“南海Ⅰ号”考古挖掘的过程,表示当时调查队曾遭遇过无数次失败,才研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古沉船整体打捞及保护技术”,最终取得成功。通过讲述,他向孩子们传递着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他们勇往直前探索未知的世界。

看着挖掘出来的“宝藏”,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作为中国第一批水下考古队员,崔勇见证了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无数个“第一”。而他也寄语孩子们长大后能接力考古事业,创造更多的“第一”。

寓教于乐,在实践中探索真知

通往海底世界的探险,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而神奇的科学原理和现代工业的奥秘同样令他们着迷。在活动现场,更多特色课堂依次上演,为孩子们“解密十万个为什么”。

广东科学中心研学辅导员吴艳嫦和陈晓霞带来趣味科普课,通过数字猜球、穿纸而过、拓扑之美等多个有趣的互动演示,让孩子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加减乘除,抽象的数字与符号之下蕴含着无穷的魔力。

此外,他们还带领孩子亲手制作莫比乌斯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界,沿着它的表面一直走,你会发现永远都没有尽头。”从无限延展的莫比乌斯带开始联想,孩子逐渐领略到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人类最早的出行方式是什么?汽车的“心脏”是如何跳动的?今天的新能源又有什么奥秘?在妙趣横生的“阳光课堂”上,孩子们积极聆听,畅所欲言,还纷纷化身“小小工程师”,通过亲手制作模型,了解汽车的内部构造与发动原理。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课堂”还在学校操场开设了特别的交通安全教育环节,通过别样的“抓迷藏”小游戏,孩子们直观体会到汽车各个角度的盲区,加深对交通安全常识的理解,也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

多元学习,走向更广袤的世界

在活动期间,还有多位来自各地的热心志愿者走上讲台,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呈现出一堂堂有趣有益的课堂。

音乐有节拍,诗歌有韵律,那么文章有节奏吗?志愿者杨英婕带来一堂奏“阅”课,带动孩子将音乐的节拍融入朗读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肚子为什么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志愿者李逊涵通过讲解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向孩子们生动讲解介绍肚子的内部结构与功能。

另一边厢的课堂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题,小小“大力士”正挑战将两本交合的书拉开,通过这一小实验,志愿者林禄滨介绍了摩擦力的原理,让孩子们听得目不转睛。

志愿者韩杰则带来了一堂书法课,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仿佛掌握了书写的“美颜”按钮。受到志愿者的启发,小江中心小学校长决定加快完善学生书法培育的机制,开设相应的书法课程。

“大多数孩子,家里面都没有藏书,阅读室对他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礼物”,潘建芳老师轻声地诉说着阅读室对孩子们的意义。一间崭新的“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是项目为学校留下的有形资产,项目组也将以五年为周期,为校方提供阅读室长期运营支持及效果追踪,致力于帮助乡镇小学建立长效性的阅读推广活动机制。

从宁夏永宁戈壁滩下的“村小”出发,2021“阳光关爱·i读计划”登上高原雪山,驶进群山环抱的粤北山区。一路走来,项目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享受读书、善于读书”的种子,也收获师生们真实鲜活的心声。后续,公益旅程还将一路延续至闽北,用书本为更多乡村孩子打开广袤无垠的世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