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当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美育更本质的意义则在于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贯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一个“化”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对色彩敏锐的民族,中国艺术同样也有着十分丰富的色彩基因。
11月30日,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推出了公益教育项目“‘游于艺’中小学实物教学及推广计划”在线上正式运行。该项目推行以文物或者艺术品实物作为教学样本的、文与物并重的实物教学模式,将大学的专家知识转化为课堂教学知识,通过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实物能力、美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知荐教育国学美育负责人谢俊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讲嘉宾,也与大家分享了有关于中国传统色及纹样的内容。
色彩是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意象,它不仅能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价值意义,其内涵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无处不在,寻常却又神秘。
加强对传统色彩美学及纹饰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色彩的美,体会色彩艺术带来的快乐。知荐教育国学美育负责人谢俊以故宫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敦煌壁画中的色彩美学及影视剧中的色彩纹饰搭配为主,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讲解,此外还以中国“五行说”中金木水火土为例讲解了五行对应的颜色和渊源。
色彩是基于视觉效应层面而产生的“无声的语言”,而中国传统色是建立在中国精神文化、美学基础之上的,而“传统色”本身就反映出国家传统文化的传统审美倾向的。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代表着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方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些美好的色彩在历代的更替中,散落于浩如烟海的典籍、诗词之中,如何将它们“打捞”出来,品析其含蓄隽永之味,重现其精微幽深之意,提升国人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全新课题,那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也是极其关键的。所谓中国传统色,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更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颜色背后,蕴藏着流传了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
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体现的艺术美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及意义,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步。
知荐教育传统国画针对不同阶段学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养成优秀思想品德,在课程设计方面融合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人文底蕴三个科目,以融合式教学拓宽学习维度为导向,最终以国画作品的形式呈现。
课程体系共分为四个阶段,启蒙阶段趣味水墨探索课适用于一二三年级,主要描绘水果、草虫、鱼虾等;入门阶段诗与画的意境感悟课适用于三四五年级,分为田园风光、万物之灵、鸟语花香、自然山川四个课程主题;中级阶段历代绘画体系建立课适用于五六七年级,主要以系统学习秦汉至明清绘画为主,建立初级完善的绘画体系,作品主要以临摹为主;高级阶段主题性创作研究课,适用于七八年级,主要以写生创作为主。
区别于传统教材,知荐教育传统国画课程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换代,依据市场、社会热点、国家要求研发课程,确保课程新颖。
目前知荐教育三套课程自然笔记、传统国画和素描全部入选南昌市第一批校内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和师资!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修养、审美格调,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