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复旦大学EMBA人文盛典邀吴心伯教授揭秘变局中的世界如何看待我们

教育频道 0

2021复旦大学EMBA人文盛典邀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专家吴心伯教授,从新冠疫情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世界怎么看中国、中国如何与世界互动三个方面,为大家揭开迷雾。同时,吴心伯教授还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子女出国教育、海外业务开展等问题,回答了主持人提问。

谢谢主办方的邀请,各位上午好!

今年的人文盛典聚焦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我觉得这个题目比较好地概括了复旦的校园文化特点,我们的学生需要有人文素养,同时也需要有国际眼光。

我们今天都在讲这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这个“变”到底体现在什么方面,这个“变”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个“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机会?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个话题:

一、新冠疫情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纵观历史,社会的进步由经济和科技进步推动,但是战争和危机会剧烈改变历史的进程。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的新冠疫情,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国际政治经济的进程。

新冠疫情现在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世界大战,不是传统的以军事对抗为特征的,而是非传统的战争。“911”之后,我们意识到今后的战争有一种新的形式,就是非军事性质的威胁,同样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我们看一下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从时间上差不多两年,可能还会持续更久。从范围上来讲,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波及。从影响来看,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个报告,预计到今年年底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10万亿美元。当今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的只有两个国家。生命的损失更是巨大的,到现在差不多是500万人,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从时间范围层级来看,这就是一场世界大战。这样一场危机或者说是非传统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考验?

领导者的决断力和战略运筹能力。面对这样的挑战,领导人能够作出什么样的决定,并且把这个决定有效地付诸实施。

国家与社会的动员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能不能有效地很快动员起来。

民众的承受能力。新冠疫情差不多两年了,在种种防疫措施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能承受住吗?

资源配置与供给能力。疫情之下还要过日子、还要工作,国家要发展,怎么样把资源进行很好的调动和分配?

经济韧性。谁最先从疫情中恢复经济?谁最先实现稳健的增长?这就是疫情对经济韧性的考验。

科技的保障能力。战胜疫情最终不是靠武器,而是靠科技。所以谁能够研发出最有效的疫苗,谁就能够在应对疫情方面走在最前面。

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从政治方面来讲,两点非常重要。

治理可能比发展更重要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注重经济的增长和国家的发展,但是疫情让我们知道治理可能比发展更重要。就像拿一个桶装水,桶越大装的水越多,但是如果桶下面的底板出现了一个洞,桶再大也没用,因为水都漏光了。国家就算发展成就很大,如果治理能力跟不上,发展成果就会丧失。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问题,从发展到治理,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转型的一个核心点。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少要包括科学的理念和思维,合理的制度与体系的设计,还有专业的手段和方法,三位一体才能够构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框架。

制度的较量让位于治理能力的较量

大家还记得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有一位学者福山很骄傲地宣布历史终结了,因为东西方的竞争中,西方胜出了,苏联失败了。但是今天回头看一下,这个结论不仅狂妄,而且非常肤浅。因为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制度并不能够自动给你应对能力,关键还是要靠治理能力。

这就包括领导人的素质怎么样,不要拿中美做比较,就拿美国拜登和特朗普做比较,两个人的素质不一样,应对新冠疫情的效果也不一样。还有制度的组织、动员和执行能力,经过这两年,我们对这一点有很深切的感受。当然,同样重要的是民众的素质,如纪律性、集体意识、互助精神,甚至牺牲精神等等。

二、世界怎么看中国?

在大变局下,世界怎么看中国?世界那么大,国家那么多,对中国的看法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有各种观点,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一点都不奇怪。

观点01 中国是一个发展和治理成功的国家

1、经济发展

如果你跟很多发展中国家交谈,他会把中国看成是发展中国家里成功的故事。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去几十年做到了世界第二,这是成功的。

2、国家治理

特别是经过新冠疫情的危机冲击,可以看出来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有显著提升。

3、脱贫

用他们的话来讲,中国在40年里脱贫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过有的国家几个世纪做到的,甚至还做不到。

4、生态保护

绿色、低碳、新能源,这可能是工业文明以来很重要的转折点,中国正走在前列。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不管在发展还是治理方面,都是成功的国家。

观点02 新冠疫情背景下,很多国家发现中国是一个可靠的伙伴。

为什么可靠?中国在疫情期间向150多个国家和14个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并且为各国在华进行商业采购提供便利。中国已经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12亿剂新冠疫苗和原液,美国到现在为止只向65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了超过1.1亿剂新冠疫苗,不到中国的一个零头。

美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最强的研发能力,但是为什么他对其他国家的贡献远远比不上中国?

中国最早复工复产,其巨大产能为世界供应链做出重大贡献。如果没有中国做出贡献,世界供应链会是什么状况?

观点03 中国是一个很糟糕的国家

为什么糟糕?新冠疫情首先是在中国大爆发的,中国没有把它控制在国门之内,让它传到其他国家去了。中国在南海“咄咄逼人”,中国的战机不停地飞上台海,“胁迫台湾”。新疆问题,从特朗普开始到拜登,指中国在新疆“种族清洗”、“强迫劳动”。还有香港问题,“压制民主”等等。从这些问题来看,他们觉得中国是一个糟糕的国家。

观点04 中国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为什么可怕?经济总量上升太快了,跟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去年占美国的比重超过70%,今年达到75%,预计在2030年左右我们的总量会超过美国,疫情加快了这个趋势。

中国的制度优势更加凸显,我们的决策力、执行力和动员力都更具优势。

我党的合法性和支持度上升。特朗普政策后期的时候对华外交战、政治战有一个打法,把中共和中国人民区分开,针对中共,他们后来发现这一招没有成功。有个美国学者告诫说,美国的对华政策不能以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权为目标,如果这么做,那美国的对华政策只能是自取其败。所以这个观点的结论是疫情没有打垮中国,反而使中国更强大、更自信、更可怕。

后面两种说法在西方比较流行,这是他们的主流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西方对华的认知根源不是由单个事件驱动的,从根本上来讲:

力量对比变化。中国力量的上升挑战西方力量的主导地位,这就是要改变过去500年来世界力量对比以西方主导的格局。这是西方国家接受不了的,所以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感到恐惧。

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差异。跟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中国可以在发展和治理上取得这样的成绩,这在西方国家的心理上是接受不了的,不可能给你正面的承认。

文化上的傲慢。西方认为其文化是领先东方的,所以不能接受东方会有一个对手赶上并且超越西方。背后还有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就是认为黄种人怎么可以比白种人做得更好。

西方主流媒体对东方的种种报道,表面上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背后深层次的就是这些原因。

其实世界怎么看我们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中国来讲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跟外部世界打交道,我们怎么影响他们、怎么塑造他们、怎么团结他们、怎么跟他们合作,这才是关键。

三、中国如何与世界互动?

前面视频也放了,强调命运共同体,我觉得非常好。一个崛起大国在特定历史阶段肯定会提出全局性、有道德制高点的愿景。今天习主席提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立意高远,在历史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只有利益上的联系,还要有价值支撑。就像朋友之间一样,如果我们只是利益关系,那就是酒肉朋友,如果我们没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理念,这种朋友关系是脆弱的。我们的命运共同体也是这样,我们跟世界解释命运共同体的时候首先要讲利益的关系,但是不要忘记,价值层面非常重要,如果你一天到晚告诉对方我跟你是不同的,我跟你不一样,甚至我在很多方面是优越于你的,这样就很难取得别人的认同。所以在过去两年,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我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很多重要的场合,特别是建党一百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强调要追求人类的共同价值,这个非常重要。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什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是超越政治体制、超越意识形态、超越东西方的。

我们在讲这些价值的时候,哪怕跟美国比较,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比如说和平与发展,过去40年,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快速发展中,没有跟任何一个国家发生大规模战争,这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我们国内的发展,包括我们推动国际的发展,做得比美国好得多。过去20年,美国忙着战争,我们充分发展自己,向世界提供我们发展的红利。所以在很多方面,我们不仅在讲,也在做。现在讲的共同富裕,就是要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美国国家的贫富差距、种族问题等等,这些东西它是没办法解决的。当然,中国还是在发展,中国还是要往前走,我们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不足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未来肯定是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现在说要讲好中国故事,怎么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是负面报道为主的情况下,习主席今年5月份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的时候讲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很重要,不能只讲成就、光鲜的一面,也要讲不足、面临的挑战,也要讲正在怎么样努力解决面对的问题,这样才是可信的、平衡的、客观的。

同时,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的,我们有必要“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发展很快,中国成就很大,但是不能骄傲、不能傲慢,不能学美国人,也不要学欧洲人,还是要谦逊。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是我们跟外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调。

当然,跟外部世界的互动,“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做”。在历史上,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的国家,这样的快速崛起是没有过的。所以为什么很多国家感到焦虑,因为他不知道你强大以后会怎么办,那就要看中国怎么跟世界互动。

在经济上我们要积极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抵制和弱化脱钩倾向。美国要跟中国搞有选择的脱钩,对我们来讲,你要脱钩,我们就要合作,抵制脱钩。

政治上强调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积极推动国际事务合作,弘扬多边主义,抵制集团化倾向。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曾经是唯一的超级大国,那时候他很自信,他的眼光是世界范围的,包括把中国拉到美国很多主导的组织中,那时候美国是很自信、开放的。今天不一样,美国开始重新搞小集团,把中国排除在外。现在重新把七国集团打造成世界经济的主要平台,中国不在里面,这就是世界经济集团化排除中国的现象,我们要坚决抵制。

历史上的大国崛起在很多情况下会带来战争、大国冲突。所以对我们来讲,继续崛起的过程中怎么样减少大国冲突的风险也非常重要。

基于这三点判断,我个人的观点是:

第一,我们的对外经济战略要充分发挥我们的经济体量和市场优势。中国现在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十年之内我们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就是我们的王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大程度开放,只要你开放,就能够给大家提供公共物品,资本也好、商品也好,都会进来。一般上升的经济体都是主打开放。

第二,不仅要人家进来,我们要继续走出去。新冠疫情对“一带一路”的实施产生了影响,我们“一带一路”的倡议要更好地推进,而且新的形势下“一带一路”的合作有了新的内涵。

第三,推进区域和跨区域合作。美国搞小圈子,我们要搞大圈子,我们要搞东亚合作、亚太合作、亚欧合作等等,格局越做越大,这样我们的平台就越来越大。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这是我们的弱项,二战之后,国际规则基本由美国定,但是今天世界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在很多领域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正在上升,所以光靠力量上升还不行,我们要参与制定规则,规则影响利益分配,影响国家之间竞争和合作方式。所以中国要学会更多地引导和制定国际规则。

我们的外交战略怎么办?奋发有为、勇开新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回头看2008年金融危机,这是我们外交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我们变得更加进取,更加有信心。经过新冠疫情这场危机的冲击,我们的外交会更加奋发有为。

近年来我们的外交布局,至少可以看出来我们外交的基本思路。

背靠俄罗斯

中俄关系现在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俄关系上不封顶,可以更好,这里面就有很多的想象空间。这几天中国海军正在日本海进行联合演习。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俄罗斯仍然是世界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拉住东盟和欧盟

对我们来讲,亚洲层面东南亚是关键,全球层面上欧盟是关键。怎么样拉住这两大块?

做好对美长期战略竞争准备

美国把中国确定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是从特朗普开始的,拜登上台以后,完全一字不差地继承了他对中国的定义,中国是美国最严峻、最可怕的、近代以来从来没有碰到过的竞争对手。

要经营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拉美

机会很多,中国一定要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因为这是我们的邻国,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阿富汗问题如果处理好了,对中亚、南亚,包括我国西北地区的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加活跃的作用

美国人现在很担心,联合国的四个直属组织中领导人是中国人(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国际电信联盟),美国觉得不能继续这样下去,美国人觉得做老大发挥领导力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中国进来了,而且要担任领导人,这是接受不了的。我们的实力成长、我们的贡献,包括我们的话语和规则制造能力,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加活跃的作用。

前面讲到东盟和欧盟这两个关键,他们到底怎么考虑对华政策的?欧盟、东盟在中美之间的基本态势,简单概括三句话:

1、美国靠不住。这是从特朗普时期认识到的,美国第一、美国优先。

2、中国离不开。经济上已经高度依赖中国,现在东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对东盟的投资也增加很快。疫情期间我们也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3、不想选边站。万一要选边的话,恐怕只能选中国。东盟很聪明,世界变化很快,他们的眼光看得很清楚。

欧洲的形势更复杂一些,它现在对华关系的定位是三个词:

合作,主要是在经贸上,还有国际问题;竞争,既有经贸,也有技术;对手,我们的制度是不一样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所以欧盟对中国可以讲是三分法。

中美之间欧洲怎么做?寻求战略自主。既不把牌压在美国,也不压在中国,欧盟这么大,怎么会依靠中国和美国呢?欧盟要自主,要有一条独立的道路。特别是最近法国经历了美国、澳大利亚在核潜艇交易上对其打压以后,已经看得很清楚,美国对欧盟也就用一用而已。

但是拜登上台以后,美国和欧盟之间在理念和价值观上的距离缩短了。现在双方在对华问题上的对话和协调在加强,比如说最近搞了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机制,大家一起商量在这些领域怎么样加强合作、对付中国。因为对欧洲和美国来讲,中国都是经济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我觉得欧洲不会完全跟着美国走,这两天习主席跟默克尔通了电话,她要下台了,但是我觉得她处理对华关系的经验和智慧不会随着她的下台而消失,欧洲今后一定会在中美之间走一条自己的路。

我们最关心的就是中美关系的走向。拜登对华政策的基调:竞争为主,必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跟中国对抗,在美国需要的时候要合作。竞争的主要领域是科技竞争,中美之间的竞争核心是科技,科技才能够决定美国今后能不能维持他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安全的竞争,西太平洋、印度洋一带,重点是南海和台海。价值观的竞争,在美国国内可以起到动员美国民众的作用,对外有拉动盟友的作用。

拜登的对华竞争方式跟特朗普有所不同,比如说特朗普主要靠打压中国,拜登考虑的更多是怎么样做强美国自己,增强美国的竞争力,包括科技,包括基础设施的投资等等。同时,积极拉拢盟友和伙伴形成对华统一战线,这方面我们已经看到有很多的例子,利用多边机制排挤和制约中国。不管是搞一个去中国化产业链,还是在WTO改革里要搞针对中国的一个新的联盟。当然,也包括直接打压或削弱中国,对中国进行制裁,包括施加军事上的压力。

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不仅仅由美国单方面塑造,而是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中美的互动。中国今后怎么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美关系的走向。我们对美关系基调:扩大合作、管控竞争、避免对抗。这与美国把竞争放在第一地位不同,中美之间还是要合作为主,我们不否认中美之间有竞争,但是要管控好竞争,不能成为恶性竞争,尤其要避免直接对抗,特别是军事上的对抗,这是我们的基调。当然,在实践中,拜登政府执政以后基本上是对中国以打压为主,我们就坚决斗争。阿拉斯加会晤,中美之间的唇枪舌剑就是第一个交锋,这就是向美国传递一个信号,不允许美国居高临下跟美国对话,不允许美方干涉中国内政,不允许美国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给美国立个规矩,应该怎么与中国打交道。

天津会晤,中国和美国依然是斗争为主,直接给美国两个清单,把这个单子拿回去好好研究,考虑一下怎么做,这是过去没有过的,过去中美的互动都是美国人带着很长的清单到中国来给我们提要求,我们再一个一个讨价还价。我觉得前面两场斗争已经起到了初步效果,所以9月10日拜登主动跟习主席通话,谈了一个半小时,明显拜登已经意识到前段时间美国对华政策行不通,他在考虑调整。所以接下来中美两国之间组成联合工作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中方提出来的清单,怎么样解决中方关心的问题。

在南海要坚决顶住美国的军事压力,不管你的航母和飞机来得多么频繁,中国坚决不会在南海问题上做出让步。

台海更不一样,我们看到的报道是中国的军机越来越多地进入台海空域,传递的信号是今后台海问题的安全越来越多地由我们来塑造。我们军事力量的发展过去是为了威慑台独,现在不仅仅是威慑台独,而是塑造,尽管美国人给你卖武器,但今后台湾的安全只有中国大陆说了算。

今后台湾的政治人物,不管哪个党执政,单考虑美国的安全承诺已经不可靠了,台湾岛的安全由大陆掌控。

中美之间最根本的两个问题:

1、力量再分配。

在中国力量上升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力量格局将是怎么回事?历史上更多看到的是新的大国崛起如果成功了,取代旧的大国,获得了霸主地位。中美会这样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中美之间可能会有不完全的权力转移,就是在某些方面我们会赶上和超过美国,比如说我们的经济总量在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这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其他方面,科技也好、教育也好、军事也好,美国还是保持领先地位。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形式,某些领域我比你强,某些领域你比我强。

二战以后美国和英国就是权力转移,但是在中美之间很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权力转移。所以美国人应该放松一点,中国不会把你完全赶下去。

2、利益再分配。

中国发展了,我们对利益的诉求肯定会上升,最关键的是我们在西太平洋和亚洲的利益诉求,核心是台湾问题。习主席今年讲到了这个问题一定会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得到解决,不可能永久拖下去,说到底台湾问题是中美力量变化和利益调整的核心节点。

我们的安全战略是什么?我们的安全战略就是要成为国际和平的维护者和国际安全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不仅为了自己的安全利益,也要为国际社会,为各地区提供安全公共物品,比如说我们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在联合国五常国家中我们为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贡献人数最多,我们提供的资金在联合国排第二位。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管控和解决,如果某个地区的安全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美国就有机会插手。现在阿富汗问题,美国搞20年搞不了,一走了之。中国必须想办法和周边国家一起合作,来管控、来解决。伊朗问题也好,朝鲜半岛也好,甚至包括今年的巴以冲突,我们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让人家感觉到你的崛起不仅带来经济上的好,更是确实能够带来稳定、安全与和平。

我们怎么样和平解决与周边国家的争端?这是周边一些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担心的问题——南海问题。南海问题涉及到中国的外交布局,东盟这块非常重要,美国也就是利用南海问题想办法拉拢某些东盟国家,离间他们跟中国的关系。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在解决周边的争端,包括涉及到我们自己的争端方面,想一个办法妥善解决问题,让人家感觉到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强大并不是以牺牲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为代价,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周边国家就不用担心中国,美国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来离间我们。

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如果总结一下,实际上就是两句话: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世界面临中国的崛起既不安,也有期待。中国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面对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既面临巨大挑战的不确定性,也有前所未有的机遇,把握好这个机遇,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讲,就会是一个越来越好的世界,我们一起努力。

“艺沁人文,笃志商道”2021复旦大学EMBA人文盛典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复旦大学EMBA和复旦人文智慧课堂承办,邀请全国顶尖专家、权威学者和成功企业家,与您一同追问、一同思考、一同作为、一同展望。分享智慧,共论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