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考分流”另一种声音:分流没有阻断大学路

教育频道 0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取消中考分流”近期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在今年1月19日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的大会发言中,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许旋提出,面对中考和高考的竞争压力,尤其面对普通高中录取率只有50%的巨大压力,加之历史上打造名校造成的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过大,“双减”之后,家长焦虑心态不减。建议大面积增加高中学位,争取国家授权广东部分城市试点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乃至取消中考分流,减轻家长学生的焦虑。

  还有委员通过“普职比”角度切入这一话题。例如,在1月18日下午召开的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遂宁市政协主席杨军作大会发言时呼吁:“普职过早分流,否定了学生后期成长转变的可能,有失教育公平,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带来焦虑、恐慌和不满情绪。”

  同在今年1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接受光明日报社旗下媒体采访时表示:“教育制度要进行系统性改革,根本是要转变思路,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可以从升学制度来入手,首先应该取消中考分流。对比来看,城市里的孩子被分流的可能性很小,被分流的更多是郊区和农村的孩子,这就造成了一种教育不公。”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上述呼吁取消中考分流的声音出现之后,从另一角度支持继续保留中考分流的声音近期也有出现。

  例如,教育学者沈乾若就针对姚洋教授的说法撰文提出不同看法。沈乾若认为:“‘18 岁之前的教育不应该是淘汰赛’?恰当的说法应当是‘分流’,而非‘淘汰’。从小学,到中学、大学,是人成长从一体到分化的过程,最后进入不同的行业和职业。而中学正是分化的时期。初中时,孩子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潜力特长,有些对于职业前程产生了想法。高中阶段,部分孩子准备升读大学;另一部分对学术无甚兴趣,而向往某种职业或技能。其他孩子也在探索和发现自身潜质兴趣的过程之中。这是孩子自然而然的成长。中等教育在传授知识文化的同时,要提供机会,引领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己;也要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为升学或就业做好准备。”

  针对“职普分流后50%的孩子会进入职校、进入中职的学生就没有办法上大学了”的说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今年1月在个人微博刊文澄清误解:1,中职五五分流并非新政,几十年前就提出了,去年职业教育大会再次强调了这个原则。2,但是最近几年,实际大约是6:4,即普高占60%,北京上海普高占比更高,比如2018年北京普高占比最高超过90%。3,更想强调的是,中职不是断头路,是可以考大学的,目前高考报名总人数中就包含了很多中职学生,高职招生人数中,一半以上,即200多万人都是来自中职。去年开始还有职业本科,未来可能还有研究生阶段职业教育。

  澎湃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行业媒体“中国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2月6日刊文认为“中考分流没有阻断上大学的路”:中职读大学的路是畅通的,且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职教高考”制度。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明确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引导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不得限制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

  2014年我国启动新高考改革,推进分类高考,将高考分为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技能型高考是针对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高职院校既可通过普通高考招生,又可通过技能型高考招生。其中,根据教育部门的部署,通过技能型高考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渠道。而“职教高考”则不只适用于高职院校,是所有举行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专业均可采用的招生考试。

  针对“取消中考分流”的呼吁近年来已多次引起讨论。例如,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就曾提出建议“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莫言曾为“晚熟男孩”发声,赞成“取消中考分流,将义务教育拓展至十年”。因为部分晚熟男生,还没等开始认真学习,就已经被分流出了普通高中。

  对于莫言的这一说法,上述“中国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文章认为:男女发育情况各有所长、各有所强。不得不说,当前社会中女性所表现出的优秀源于自身的努力。努力和回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对此,反问一句,教育难道可以因噎废食?男女发育差异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不能因此就取消中考分流这一重要的教育进阶选拔和培养方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