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教授揭露常青藤名校的残酷真相:美国的精英教育走到了末路

教育 0

常青藤名校大多排在世界名校前50位,是全世界学子向往的地方。然而名校的教育是否真的那么香?

正如我们费尽心思把孩子送进北大清华,恨不得孩子成为高考的机器,哪怕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情感缺失,自私冷漠,只要孩子成绩优秀就万事大吉一样,名校的教授也开始反思,这些上了耶鲁、哈佛、普林斯顿的美国精英们为什么情感脆弱,酗酒嗑药,美国的精英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以自己20多年名校任教的经历,写了一本书《优秀的绵羊》,控诉美国的精英教育把下一代都变成了一群优秀的绵羊。

德雷谢维奇是个老耶鲁人,他拿到了耶鲁终身教授的殊荣,却毫不留恋地辞了职。

因为他发现学校堕落了,以前招的都是心怀抱负的孩子,现在的学生一个个简历包装得花团锦簇,内心却充满了焦虑、茫然、缺乏安全感。他们的心里只有世俗意义上的目标:金钱、地位、名利。

名校的前世今生

常青藤名校最开始是为贵族教育服务的。贵族家庭、上流社会的孩子有着绝对的优先权。当时这些学校入学都要考拉丁语,这是普通家庭绝对不可能学的。为了不让人们觉得贵族子弟都是书呆子,除了文化课,学校还大力发展体育、才艺等课外活动。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现了大规模生孩子的婴儿潮,同时又涌现了穷人以上,贵族未满的中产阶级。美国的大学渐渐从只为贵族服务的模式脱离出来,开始接纳中产阶级的孩子。当然,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也不会放弃。据统计哈佛有超过40%的学生来自美国最富有的6%的家庭。

问题是常青藤学校一方面揭开裙底,广纳贤才,一方面招生方式主观性很强。不仅看SAT成绩,也看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课程成绩,以及社会活动,各种简历。这都还不算,他们还看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里有没有校友,有的话也是加分项。

名校的申请里面猫腻很多,总的来说家庭条件、种族、性别都有可能影响录取结果。曾经有个印度小伙子申请名校,率申请率败。他灵机一动,把头发剃了,名字改了,睫毛拔了(这招有点狠),拍了个简历照片。你猜怎么着,原来拒绝他的学校纷纷给他发了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