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奋进路 数据见证金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 0


金阳县地处大凉山南麓、凉山州东部边缘,1950年解放,1952年建县,幅员面积1588.2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98个行政村(社区),居住着彝、汉、苗等12个民族21.5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81%),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建县以来,金阳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教育环境日益优化,教育基础更加坚实,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自1957年全县开设第一个附设初中班后,1972年开设了第一个高中班,1979年开办了第一所公办幼儿园,1985年城关小学开办了第一个民族寄宿制重点班;2001年开始实施“两免一补”;2012年起实施“营养午餐”,2015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幼”,推进“学前学普”工作,2015年开始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2000年普及初等教育,2007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21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秀人才投身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节节高

1952年建县初,全县共有公办教师12人,对彝族学生实行包干制,集中住校,免费读书。1960年,金阳从内地抽调了大批汉族教师支援凉山办学,探索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教育的道路,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1963年到1965年,金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妥善安排学校各项工作,保持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认真办好全日制中小学的同时,千方百计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扩大教育普及面。在之后的数年中,金阳稳扎稳打,一直在为教育事业积极蓄力,直至1978年,金阳在学校教育上,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集中力量办好首批重点中、小学校,恢复一批彝族寄宿制学校,大力推广彝语文教学和普通话的同时,大力扫除文盲,把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培养为“四化”服务的人才上来。2001年金阳开始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教育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此同时,寄宿制教育发展迅速,双语教学明显进步,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2年金阳中学高考创“一个重点本科,八个一般本科”佳绩,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考升学率逐年提升。

学校软硬件设施完善 人才聚集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七十年岁月如歌,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如今的金阳大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尽力补齐教育短板,实现“教育有保障”目标。

2016年至今,全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金阳县投入改薄资金、三区三州、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提升工程等项目资金4.8亿元改扩建中小学34所、村小36所、迁建乡中心校1所,投入6.8亿元新建东山实验学校、东区高完中和东山中学。县财政投入7518万元,配齐教学实验设备,使学校软硬件设施日臻完善。

据金阳县相关部门统计,2021年,金阳县学生数量已达到58045人。一村一幼发展迅速,2021年“一村一幼”在校生9972人,学前教育幼儿占全县学生数近五分之一。同时,教师学历大幅度提升,不断提高了育人质量。据了解,全县在编教师190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 294人,大专学历1601人。以金阳中学升学率看,2021年毕业336人,升本35人,升专295人,升学率为98.21%。

数据说话  金阳教育交出亮眼“成绩单”

办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出人才,金阳县70年来的教育成绩是非常显著的。据统计,1977—2021年金阳县共为大专院校输送质量优秀的新生5000余名,金阳中学毕业出去的学生取得硕士有10人,博士2人,这些人包括了留学英国的吴欣,留学美国的吴亚平,清华大学生物工程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工程院院士程京。金阳县共培养高中毕业生6500多人,加上外地毕业的金阳高中生1500人左右,共计8000人以上;初中毕业生5万多人;小学毕业生8万多人;成人教育脱盲人数十万人。金阳县现有的21.5万人中,本地人基本都享受过不同层次的教育,教育对金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继往开来谱新篇,接下来,金阳县将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布局和重要措施,全面引导民众营造“教育为先、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乐,民以助教为荣”的良好教育生态。相信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奋发努力下,金阳县教育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