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为什么中国还没有一流的数学家

教育 0

丘成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他先后获得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奖、克劳福德奖、沃尔夫数学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成为唯一包揽这五项世界顶级科学大奖的数学家。他积极关心中国数学的教育和研究,为推动中国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9月22日晚7点,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院士在“人文清华”讲坛演讲《学“问”》,带领大家追溯他精彩的几何人生,思考一流的学问应该怎么做,一流的人才应该如何教、如何学。

学问=学+问

丘成桐在讲座的开始便提出了“怎么产生一流学问”这样一个问题。他认为中国数学的前途与目标就是要引领全世界数学和基础科学的走向,而不是只会解决别人留下的问题,这样在关键技术上就会卡脖子。

“学问”分为学与问两个部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问与思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奥数学得很好,但解决的都是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且往往都是一些不重要的小问题,对数学学科并没有大的贡献,因此中国还没有真的产生伟大的数学学者。

除了问,丘成桐还认为勤奋很重要,要打好基本功,从希腊的科学家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到现在,中间产生了多少伟大的学者,而一层一层累积的学问才是了不起的学问。当然勤奋是必要不充分条件,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