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八年级名师课程语文教案5篇
在编写教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研究学员学习的状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八年级名师课程语文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021八年级名师课程语文教案1
《老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品中的仁爱精神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课时数:2
教学方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杨绛认识了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老王,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我们都知道,杨绛是文学大师,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都享有盛誉,那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课文的题目《老王》可不可以改写《王老》?
学生可以自由作答:答案可能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应该集中在用《老王》比较亲切,而且显得与作者很熟悉,用《王老》的话就显得在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交往,不符合作者原意。
设计说明:改写题目入题,轻松自然,降低了课文的沉闷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体会从学识上讲,老王与杨绛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与下面的环节接轨。
二、 温故知新:
同学们的态度很明确,文章的题目决不能改成《王老》,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个人?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引出文章最后一句话:(出示幻灯片)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试着让学生去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老王》,去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又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愧怍呢?
三、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形容老王的一生的?
答案:不幸。
老王那个的不幸集中体现在那几个自然段?
生:1、2、3、4段
齐读。
师:圈点勾画出重要的信息,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不幸,至少概括出四点,一会我们要给老王填写一份简历。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与老王的身份差异,带着“大作家何以关注小人物”的疑惑和对老王各种各样的猜测齐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在文章中作记号写旁批,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不幸?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更好的走近文中的“老王”,带着疑问读书会更有目的更有效果,朗读是对课文语言的及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作记号写旁批是为了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回答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_”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难
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瞎
哥哥死了,两个侄子没出息。打了一辈子光棍。——孤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穷
说到这一句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形容词的作用:哪些词很传神?去掉读一读,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修饰词语的妙处。
通过对老王基本情况的介绍,我们来填写一份老王的简历。(出示幻灯片)
个 人 简 历
姓名: 性别 : 民族:
职业: 婚姻状况:
健康状况: 居住状况:
用一个词来概括老王的人生经历:苦、不幸。
老王是不幸的,但是通过作者的描写留给我们更深的印象是老王的什么?(善良)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不幸者的抒情诗歌,就是吁请“正义”与“善良”,来否定他的蒙受冤屈的裁判。(出示幻灯片)
师:你如何理解“吁请”的意思,我们来猜一猜。
生:呼吁请求
师:也就是说,对于不幸者,我们只有呼唤她们的正义与善良才是对他们的赞美和回报,课文中作者提到的不幸者是谁?(老王)那么课文中那些事情体现了老王的是善良?快速从课文中找到,看谁找的最准确,语言最简练。
生:1、送冰。哪里体现他的善良?找出文中句子并赏析。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分析前任一词,大词小用,写出了作者对老王的尊敬同时也幽默风趣。)
2、送钱先生看病。哪里体现他的善良?找出文中句子并赏析。
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3、送老先生。
他欣然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的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欣然一词表现了老王的什么性格特征?(乐观)
4、送香油和鸡蛋
师:四件事情中那一件最让你感动,并且最能体现老王的善良?
(出示幻灯片)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很差,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怕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裹着一层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咋成这样了?”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幻灯片上的内容与课文是否一致,替换的是否恰当,说出不恰当的原因。
1、 “镶嵌”两字能否换成“站”?为什么?
“镶嵌”这两字这是拟物、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
(在这里要对镶嵌一词进行分析,或者借助字典,查找镶嵌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镶嵌用于没有生命的东西,暗示了老王的结局,说明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这一时刻的老王就像是一个活标本,就像是一幅遗像。)
2、面色很差,一层干皮,一堆骨头与原文相比,去掉了颜色,失掉了形象性。
3、“说的可笑些”能否改成“说的可怕些”?
可怕是陌生人之间用的,体现不出作者的担心,可笑,实际上体现了杨绛内心深处深深的悲哀,作者以乐写哀,哀更哀。
4、“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能否改成“啊呀,老王,你咋成这样了?”
这句话中好些了吗,体现了作者对老王的近况很是关心,只是没想到会如此之惨,但是得同时也有吃惊,换成幻灯片中的话,好像是一个旁观者的口吻,体现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不符合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这一段,认真体会这些词语。(出示幻灯片)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看到了老王的善良,其实我们还看到了作者的善良,作者的语言好像不善良,但是她的情感很善良。有一个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杨绛的语言: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个中矣。——李健吾
我们细细品味,应该可以明白其中的意思,杨绛的语言,朴素有味。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只要你信心的去发现,就会获得至宝。
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在文章中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呢?
板书: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2)、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立体展现人物形象。
3)、刻画真实生动的细节。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到的体验,在共同的交流与切磋中,人人参与说话,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完成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第8和16自然段,结合课文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 插图与课文是否相符?
2、 老王为何而来?
第一题学生自由发言,可以提到一些动作描写的地方,加以分析。
第二题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让学生领会到老王是为报恩而来,是为了在临终前完成自己的心愿,把自己最需要的香油和鸡蛋送到作者家,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深深的感动。
三、入木三分,难点突破:
(出示幻灯片)再看课文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你有没有新的认识?能不能理解杨绛的心情?
老王留在了我们心里,但是他的人却离我们远去,也离作者远去了,每当想起这件事,作者的心中都会感到深深的不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愧怍。她为什么会愧怍?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一个真正的有道德的人,对人间的苦难总是充满同情和悲悯的,作为一个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之所以感到愧怍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对自己内心的剖析。
老王一直对杨绛一家对他的关心心怀感激,心里把杨绛一家看成真正的朋友,尊重他们,也理解他们艰难时期的处境;而杨绛一家对老王只是出于同情,给予他的多为经济上的帮助,并不是对纯朴忠厚的老王以更多心灵上的理解与帮助,没有把他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而多年之后,作者体会到了这一层,发现自己对老王远不如老王对自己,所以心感愧怍。(亦可见:人与人之间要突破界限,建立真正的平等友谊,有些困难,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真正的反思。)
师:杨绛真的幸运吗?
(出示幻灯片 )
有一晚,同宿舍的“牛鬼蛇神”都在宿舍的大院里挨斗,有人用束腰的皮带向我们猛抽。默存背上给抹上唾沫、鼻涕和浆糊,渗透了薄薄的夏衣。我的头发给剪去一截。斗完又勒令我们脱去鞋袜,排成一队,大家伛着腰,后人扶住前人的背,绕着院子里的圆形花栏跑圈儿;谁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发号施令的是一个“极左大娘”——一个老革命职工的夫人;执行者是一群十几岁的男女孩子。我们在笑骂声中不知跑了多少圈,初次意识到自己的脚底多么柔嫩。等我们能直起身子,院子里的人已散去大半,很可能是并不欣赏这种表演。我们的鞋袜都已不知去向,只好赤脚上楼回家。
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我给默存找出一块长方的小木片,自己用大碗扣在硬纸上画了个圆圈剪下,两人各按规定,精工巧制;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
所以我们知道杨绛也是不幸的,深怀苦痛的杨先生,却把自己放在幸运者的地位上自责,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境界?这是一种“因了别人的苦难而忘了自己的辛酸”的情怀。
板书: 老王
不幸 愛 善良
杨绛
我们要怀着一颗悲悯的心,用爱心去唤醒爱心,用善良去体察善良,让我们做一个老王那样的善良人,做一个像杨先生那样的善良人。 用爱去点亮心灯,让爱之花遍地盛开。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出示幻灯片)
(带领学生贴近文本,深入文本,在对文本的挖掘中,体会出先生用灵魂的正义,良知的激情,理性的崇高,超越自我苦难的意志,升华为对他人苦难的郑重关切。更重要的是先生在这种常态的选择中,还深深为自己愧怍,而这,更显示出杨先生淡泊中的伟大。)
五、小试牛刀:
作业: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出示幻灯片)
总结: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的心灵: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还有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记住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愿你们都能够用爱心去唤醒爱心,用善良去体察善良,让你们的生命之花因为有了真诚与爱的浇灌而绚丽多彩。同学们,请付出爱,你就会收获爱。
设计意图: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结尾的说话练习旨在升华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学会用语言表情达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最后的寄语给整个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21八年级名师课程语文教案2
《老王》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二、培养学生探究感悟的能力,组织材料的方法及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意见:导入时间过长。可直接入题,下面不需要自由发言。否则局面不好控制。)
同学们,在记忆中,有没有令你难忘的人呢?他有什么事情令你难忘?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有因感动让你难忘,有因开心让你难忘,有因惭愧让你难忘。女作家杨绛永远都忘不了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力车夫,他就是老王。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抓住中心(10分钟)(10分钟问了六七个问题,很难做到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然后,告诉我,文中哪句话最关键?(4分钟)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2、愧怍是什么意思?(惭愧)
不幸者是指谁?(老王)
3、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
(身体残疾;以蹬三轮为生;住着塌败的屋子;经常被撞得半面肿胀、没有亲人)
4、面对自己的不幸,老王是怎样做的?
(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人;同样的价钱,送的冰大一倍;送钱先生上医院,执意不收钱;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
5、杨绛一家也是善良之人,几年过去了,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是因为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关照不够)
6、特别是哪件事情触发了他的这种感情?(过渡)
(送香油和鸡蛋)
三、精段品读,感悟人物(12分钟)(这一块是很关键的,但是显得拘谨,没有想办法深入下去,也没有想办法让教学的思路更加舒展。)
1、 指名朗读8至22自然段,请找出关于老王的描写。
肖像:直僵僵、面如死灰、眼上结着一层翳、枯黄的干皮
语言:我不吃、我不是要钱
动作:镶嵌、直着脚、赶忙止住我、攥着钱、滞笨、一级一级下楼去
2、从老王的肖像、语言、动作,我们可以想象老王当时是怎么想的?
(感谢杨绛一家,知道自己的时日不长)
四、迁移拓展,主旨升华(16分钟)(这里拓展的时间太长,如果有迁移16分钟的作法,那课文的学习就很成问题了。 )
1、老王走了,一个不幸的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人世,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4分钟)
2、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幸者,他们正在劳苦奔波,却还饥寒交迫。请看:
(展示:几幅感人的不幸者的感人画面)
3、 教师配乐解说,创设情境,亮点突现。(2分钟)
4、 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将你的内心表达出来,请加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肖像描写,我手写我心。(5分钟)
5、 配乐朗读自己的作品(5分钟)
五、总结:(2分钟)(播放歌曲是不大好的,这样一篇情感深沉的课文所引起的人们内心的震撼,不是歌曲能够渲染出来的。)
让世界充满爱,愿我们的真爱以够克服现实世界中太多的自私、冷漠和无情,那么将会是阳光灿烂,春意盎然!让我们在歌声中祝福老王:一路走好!(播放歌曲)
2021八年级名师课程语文教案3
《老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二、过程与方法:
(一) 反复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 分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深入领会人物感情
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学习目标:
1、走近作者
2、美读课文
3、重点字词
4、走近老王
5、品味老王
6、怀念老王
7、感悟老王
8、关注“老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
2、难点: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本篇课文选自八年级上册,学生进入初二学习阶段,对初中生活开始有了新的体验,在学习了本单元《背影》之后,对细腻的情感把握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语文基础还比较薄弱,对记叙文的把握停留在情节新鲜度上,而本文是一篇简洁凝练的记叙散文,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过程:
(一)1、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爱的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
补充: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_”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2、教学导入:杨绛的自述
1966年_开始,我和默存也在劫难逃1966年8月9日,我被“揪”了出来,3天后,默存也被“揪”了出来那时候,他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同属学部,命运也相同每天上班,各自挂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牌子,我原来是个“资产阶级学者”,自幸级别不高尖顶高帽都需缴还帽子上的名目经过规范化,我就升级成了“资产阶级学术”,和默存一样自己用毛笔工整地写上“资产阶级学术”等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一天,默存在被揪斗中,头发给人剃掉纵横两道,成了“十”字怪头,我赶紧将他的“学士头”改为“和尚头”,抹掉了“十”字有一晚,同宿舍的“牛鬼蛇神”都在宿舍的大院里挨斗,有人用束腰的皮带向我们猛抽默存背上给抹上唾沫、鼻涕和浆糊,渗透了薄薄的夏衣我的头发给剪去一截斗完又勒令我们脱去鞋袜,排成一队,大家伛着腰,后人扶住前人的背,绕着院子里的圆形花栏跑圈儿,谁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发号施令的是一个“极左大娘”—— 一个老革命职工的夫人;执行者是一群十几岁的男女孩子我们在笑骂声中不知跑了多少圈,初次意识到自己的脚底多么柔嫩等我们能直起身子,院子里的人已散去大半,很可能是并不欣赏这种表演我们的鞋袜都已不知去向,只好赤脚上楼回家
有一家的大娘却狠,口口声声骂“你们这种人”,命我爬进铁丝网拦着的小臭旮旯,用手指抓取扫帚扫不到的臭蛋壳和烂果皮押我的一个大姑娘拿一条杨柳枝作鞭子,抽得我肩背上辣辣的痛
那是八月二十七日晚上剃了“阴阳头”的,一个是退休干部,她可以躲在家里;另一个是中学校长,向来穿干部服、戴干部帽,她可以戴着帽子上班我没有帽子,大暑天也不能包头巾,却又不能躲在家里默存急得直说“怎么办?”我说:“兵来将挡,火来水挡,总有办法”我从二楼走上三楼的时候,果然灵机一动,想出个办法来我女儿几年前剪下两条大辫子,我用手帕包着藏在柜里,这会子可以用来做一顶假发我找出一只掉了耳朵的小锅做楦子,用默存的压发帽做底,解开辫子,把头发一小股一小股缝上去我想不出别的方法,也没有工具,连浆糊胶水都没有我费了足足一夜工夫,做成一顶假发,害默存整夜没睡稳(因为他不会帮我,我不要他白陪着)
我笑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洗脸可以连带洗头,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个光头果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只是变了样我自恃有了假发“阴阳头”也无妨可是一戴上假发,方知天生毛发之妙,原来一根根都是通风的一顶假发却像皮帽子一样,大暑天盖在头上闷热不堪,简直难以忍耐而且光头戴上假发,显然有一道界线剪下的辫子搁置多年,已由乌黑变成枯黄色,和我的黑发色泽不同——那时候我的头发还没有花白
街上的孩子很尖利,看出我的假发就伸手来揪,幸有大人喝住,我才免了当街出彩我托人买了一只蓝布帽子,可是戴上还是形迹可疑,出门不免提心吊胆,望见小孩子就忙从街这边躲到街那边,跑得一溜烟,活是一只过街的老鼠默存愿意陪我同走,可是戴眼镜又剃光头的老先生,保护不了我,我还是独走灵便
他们全所是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七号走我们“连”是一九七0年七月十二日动身下干校的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上次送默存走,有我和阿圆还有得一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王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工宣队领导全系每天三个单元斗得一,逼他交出名单得一就自杀了默存烧锅炉,我种菜,第一项是建造厕所,挖井浇菜
“_”结束后,我们获得了自由,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
3、教师结语: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作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本来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一下子成了人人喊打,鄙视的对象,受人冷眼,而这个时期,却有一位朴实的劳动者,给了作者一家温暖,以及力所能及的小小帮助他一位车夫,杨绛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二)环节一“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阅读课文,走进老王的心灵并让学生找出生字僻字
伛 yǔ 攥 zuàn 惶 huáng 恐
荒僻 pì 塌tā败 取缔 dì
骷髅 kūlóu 翳 yì 滞zhì 笨
愧怍 kuìzuò 思考问题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
(14段)说明老王是一个 很苦 的人;
(522段)说明老王是一个 善良 的人
凄凉艰难的老王
职业——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
生活——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身体——眼睛残疾, 生意受影响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单干勉强谋生,生理的缺陷对他偷蹬三轮车谋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老王收入低,居住条件差,老王的生活“苦”
2、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总结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师: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王的职业是什么?
2、老王的身体状况如何?
3、老王的家庭环境怎样?
4、由此看来,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师:看第一个问题:老王从事什么职业?
生:蹬三轮的,三轮车夫,单干户
师:第二个问题,老王的身体状况如何?
生:有生理缺陷,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
师:第三个问题,老王的家庭环境怎样?
生:住在破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师:同学们读课文非常到位,根据老王的职业、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可以看出老王是怎样一个人?
生:老王是一个非常不幸,身体不好,贫穷,生活很苦的人
师: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老王的生活很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2、“_”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3、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4、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5、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师:老王虽然很苦,却很善良,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生:1、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3、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师:老王既清苦又善良,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我们可以看出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
生:老王知恩必报
师:回答得很好,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人
环节二“评说老王”: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
老王之“善”
1)朗读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
事件
老王的品质
送冰块,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重感情,讲仁义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知恩必报
他需要钱,但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愿意尽义务,非常讲感情,讲仁义,有良心,关心人,老实厚道,善良纯朴,知恩必报
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我们一家人是在怎么对待老王的?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2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极富爱心关爱(人道主义精神)善
师:对老王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生:运用了外貌描写,“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形象描写出老王临死前病重的可怕情状
生:运用了神态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僵僵”写出老王临死前的呆板、僵直的神态,没有一点活气
生:运用神态描写,“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双手”“直着脚”写出老王机械、不灵活的神态
生:运用动作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写出老王象死物一样,钉在门框里,形象、直观地描写了老王临死前的病重状态
生:运用动作描写,“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攥”字是握住的意思,老王开始并不想要钱,接过我给的钱,很是珍惜,紧握在手
生:运用语言描写,“他‘嗯’了一声”老王知道自己的病情,不想多言
生:运用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老王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的美好心灵
师:作者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全过程,整个过程老王说话很少,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请你揣摩老王心理:老王当时是怎样劝说我收下香油、鸡蛋的?
生:老王对我说:“感谢你们全家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关心照顾,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们全家的恩情,这是一瓶香油和十几个鸡蛋,请你收下”
生:老王对我说:“谢谢你女儿的鱼肝油,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我没有什么可回报,这里有一瓶香油和十几个鸡蛋,请你务必收下”
师:作者接过老王的香油和鸡蛋后,却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里“强笑”一词有什么作用?
生:我被老王病重的神态惊吓,心存顾虑,当接过香油、鸡蛋后,勉强的笑
生:我不明白老王如此病重,为什么不吃香油、鸡蛋,却送给我们,所以发出勉强的笑
生:“强笑”用词准确、含蓄,透出心理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师:“强笑”一词含义是勉强的笑,由于生活的艰辛、穷苦,老王患上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以致病得像一个僵尸,在重病时还不忘来感谢我,所以我认为老王送的香油、鸡蛋是好香油,大鸡蛋用词准确、含蓄,透出心理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师:作者送走老王后心理有什么愧疚?
生: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
师:为什么当时“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生:当时我害怕得糊涂了
师:既然“害怕得糊涂了”为什么还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之心?
生:作者不嫌弃老王,把他当作朋友来对待
生:作者具有平等的观念,没有贵贱之分
生:作者具有一颗善心、爱心
师:作者最主要的是具有平等的观念在作者眼里,人是生而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由于个人境遇不同,存在幸运与不幸的区别幸运者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再是作者具有一颗善心和爱心,正是这颗善心和爱心,作者一家人才能这样关爱老王,“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之心
环节三:怀念老王: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
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者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作者的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
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是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杨绛一家是怎样对待老王的?
生: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生: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生: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师:杨绛一家是多么的善良!对老王那么关心!可为什么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
师:本文就是通过在_期间老王与杨绛一家的交往为主线,他们都是不幸者,可杨绛和老王相比,还算是幸运的他们具有善良之心,具有人道主义他们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善良体察善良
用生命温暖生命
老王 杨绛
用善良体察善良
善良之心
不幸 幸运
人道主义
交往
(板书)
师:我们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
生: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老王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所以感到“愧怍”
师:回答得很好!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环节四 感悟老王:
师:老王和杨绛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不幸的情况下,还用生命温暖生命,用善良体察善良 请同学们为老王和杨绛写一颁奖辞
……
生:我写给老王的颁奖辞是: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苦人,一只眼睛,一辆三轮,送来人间温暖,承载悲苦与善良;一瓶香油,一包鸡蛋,一颗善心,传递人间真情
(学生自发鼓掌)
师:通过老王的性格、身世、职业等概括了老王的典型形象
生:我写给杨绛的颁奖辞是:
善行无疆,大爱无声,显示了中华文明善良的天性,她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无助的冰冷,诠释着生活的朝圣
(学生鼓掌)
师:用词精美,突出了杨绛的心地善良、具有爱心、对人热情、关爱不幸者的典型形象
环节五 关注“老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
环节六 拓展延伸:造句: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片云, ;
假如我是一棵树,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五: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家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再次以《奉献》结束,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021八年级名师课程语文教案4
《核舟记》
教学设想:进入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要求都不同于初一,要避免全盘灌输和机械地翻译字词,要让他们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要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完成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工作,并且在学完课文后,能切实积累扎实的文言词语,能背诵掌握若干文言名句,能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能和文章作者完成一种特殊的精神交流,能积淀深厚的文学修养,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淫。
本课拟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完成通译,第二课时进行文本分析,师生互动,鉴赏文章,第三课时系统整理词语,夯实基础。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任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关乎整篇课文的学习。
1.在家完成试读,画出阅读障碍。
2.参考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完成翻译全文的任务。
3.查找有关苏轼的生平,能积累学过的几首苏轼的诗词。
注明:该任务相当繁重,提前两天安排,并且要检查。
教学目的:一.熟悉文本,正确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二.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三.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四.全文翻译。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
正音:罔贻黍糁褶篆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在检查过程中,力求给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特别关注沉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容易回答的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
朗读方式力求多样,师生合作是较好的形式。
4.逐段检查翻译,学习课文字面意思,疏通文义。
第1段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第2段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j,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第3段讲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é,高耸;“为”,是。“佛印居右”,“居”,位于。“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执”,拿着;“端”,头;“抚”,按,搭在上面。“鲁直左手执卷末”,“末”,尾部。“其两膝相比者”,“比”,紧靠;“者”,表定语后置,定语还原即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隐”后省略“于”。“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度;“类”,相似。“左臂挂念珠倚之”,“倚”,y,靠着;“之”,代左膝。“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
第4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尾部分的雕刻。“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这句的主语是“左右”,不是“楫”,谓语是主谓结构“舟子各一人”;“子”,泛指人,如“男子、女子”。“居右者椎髻仰面”,“居”,位于。“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攀”,抓着,拉着;“状”,情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蒲葵”,也叫扇叶葵,棕榈科常绿乔木;“抚”,摸着。“其人视端容寂”,“端”,直,正;“容”,容貌。
第5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顶部位的雕制。“则题名其上”,“则”,就;“题”,书写,这里解为刻上;“名”,字。“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文”,文字;“曰”,是:“天启壬戌秋日”,即明熹(x)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秋天,苏轼《前赤壁赋》作于“壬戌之秋”,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秋天,可见,王叔远在核舟顶端刻上这个日子,表明他雕刻此核舟是在苏轼作《前赤壁赋》后540年的“秋日”有感而为之以作纪念的;“甫”,指男子的字。“钩画了了”,“钩画”,字的一钩一画。
第6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小结总计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对王叔远雕刻技艺之“奇巧”的赞叹以结束全文。“通计一舟,为人五”,“通”,全部,整个;“为”,有。为篛篷,为楫……为念珠各一”,“各”,包括篛篷、楫……念珠等,不单是念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选择;“为”,制作。“嘻,技亦灵怪矣哉”,“嘻,x,赞叹声;“灵”,善,好;“怪”,奇异,罕见。
此教学环节琐碎,容易感到疲劳。建议几种学习方式:1。分组,每个组完成一段;2。指定主讲人,大约六位,其他补充。3。事先安排学习程度不等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
每当学完一段,都要留出消化时间,读一读,谈一谈。
5.共同欣赏苏轼的诗歌。
6.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7.布置作业:整理文中若干词语的解释,若干句子的翻译。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总观全文,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高超。
2.本文简练精致。先分说后总说。学习文言词语、句式。
3.体会雕刻家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艺,感受艺术品的魅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核舟的体积小,雕刻内容却极其丰富。学生活动,自己试着找出你认为雕刻生动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表示赞成,并且也抓住其中一处,感叹雕刻细致,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和核心:雕刻家构思精巧,记忆精湛。
2.出示幻灯片,展示第一张图片,学习第二段。
看着图片,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背诵。
重点探讨窗户上的对联,有何作用。
明确:暗示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同时让学生想象一幅江水明月图,皓月当空,清风徐来,明白这是为泛舟提供了美好的背景环境,让人浮想联翩。
3.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学习第三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小小核舟的船头部分是如何雕刻的,都雕刻了些什么。船头坐着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友聚会泛舟赤壁,三人性格气质不同而情态各异。“峨冠而多髯”的主人苏东坡坐在中间,他正与紧靠左首而坐的黄鲁直“共阅”。一幅展放在膝上的“手卷”,共同赏玩品评,神情专注。雕刻家把苏轼放在中间,是精心构思的,突出他的主人公地位。“佛印极似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一幅超凡脱尘的神态,他右膝卧地,曲右臂支船,左膝竖起,左臂搭在左膝上面,左臂上还挂有一串念珠,珠子粒粒分明可数。
插入苏轼游赤壁的故事。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武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到使,实际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可见“奇巧”。
三人同样是闲暇安适,但动作神情各不相同。苏黄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怀得失,陶醉与画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而佛印的动作、神态则超脱粗犷,俨然是个出家人。
写苏、黄二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细腻;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身,井然有序。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介绍,既显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出雕刻者在构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情趣。
这段文章在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讲解:有三个特点:一、以形显神。苏东坡“峨冠而多髯”,饱经世事而所好执着,“左手抚鲁直背”,与之“共阅一手卷”,多情的苏东坡钟情诗画,笃于情谊;黄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与友同读,倾襟吐言;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竖左膝”,“挂念珠”,现出超尘脱世的神情,宛然弥勒在前。三人形貌栩栩如生,性格气质各呈其态。二、对照鲜明。苏东坡和佛印,一为才高情笃的诗杰,一为超尘脱世的名僧,情态迥异,鲜明的对照更显出雕刻之工。三、笔触细微。“卷底衣褶”之绉纹都可见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历历数也”。微细之处都如此清晰明白,显示了刻工之不凡。
作为核心内容,雕刻家不止给我们展示了他细腻的雕刻艺术,更给我们营造了苏轼泛舟赤壁的闲适和旷达。在好友的陪伴下,明月清风的熏染下,大苏确实摆脱了现实的苦闷,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欢乐。
补充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留出背诵的时间,当堂背过。
4.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展示幻灯片。
——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
居左者:仰面啸呼(动)
居右者:视端容寂(静)
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致,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可见语言的准确、简明。同时也可以想象两个舟子的自由和从容也衬托了大苏的旷达形象。
在幻灯片的提示下,背课文片段。
5。介绍舟的背面
(1)作者是如何介绍船背面的?
——船背虽是略写,也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
(2)哪些地方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6.回顾总结:
我们通过直观的图片,结合作者的准确描述,充分感受到雕刻家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确实是鬼斧神工,精妙绝伦。也被大苏泛舟赤壁的旷达胸襟深深感染。
8.布置作业:背诵2,3,4段。
写一段文字,用空间顺序。
教学反思: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二课时,教学原则是力求生动,深刻地把文章主旨传达给学生。为此我查找了大量的苏轼,黄庭坚,佛印的资料和图片,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被苏轼的人格和才华再一次打动,找到了雕刻家选取这个文学故事的创作原由,那就是民间对苏轼的仰慕。并且极力想把我的感悟用生动的语言和学生共享。同时还感到第一课时的扫除阅读障碍的确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没有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就有空中楼阁之感。但是由于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对学生提出的异想天开的问题没有解决。
附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一代风流之士苏东坡先生,天赋过人,诗文写得狂放潇洒,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不仅仅如此,他生平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参禅悟佛。苏东坡在杭州时,喜欢与西湖寺的僧人交朋友,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江河之上,吟诗作对。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想捉弄一下佛印。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叫佛印看,脸上颇有得意之色。佛印一看,就知道苏东坡又想骂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题有东坡诗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他们这是打哑谜,东坡叫佛印看那条啃骨头的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条骂佛印的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题有东坡诗的扇子丢进河里,不但回接了东坡的上联,还把东坡也骂了回来:“水流东坡诗(尸)”。
还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照样清蒸了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为难为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不动声色地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了。
2021八年级名师课程语文教案5
《小石潭记》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4教学过程
1、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回顾全文,检查复习
走进小石潭,我来读一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感情。
首先来朗读课文,注意生辟字的音。
个别读。
齐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走进小石潭,我来译一译
〔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音,还要释准意。〕
要求:翻译句子时字字落实,语句流畅,注意重点词。
请个别学生来疏通。
检查个别字词掌握情况。
二、走进小石潭,我来写一写。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你按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疏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势→记录同游人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
请以“小石潭真〔 〕”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教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通过写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三、走进小石潭 ,我来说一说。
1、在幽静的小石潭边,我们都会感受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边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句画出与作者心境有关的词语及与心境相关的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
师: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怎么写的?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提示:
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不撤,影布石上。
石——奇,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屹为堪为岩
树——笼,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鱼——欢,依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板书,水,石,树,鱼〕
学生讨论, 师小结:小石潭——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板书:景物特点,幽凉冷寂〕作者感受:孤凄悲凉。〕
师:作者当时的境遇,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出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多媒体展示:小石潭:幽深冷寂——被贬的柳宗元孤凄悲凉触景抒情,接景抒情,寓情于景,形似写景实则写情〕
2、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感受到了小石潭的幽深冷寂和柳宗元的孤凄悲凉,这时假如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柳宗元一路去游玩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多媒体展示文字,走进柳宗元——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可以引导学生用上一些励志的名句,如:有志者,事竟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等。
四、走进文章,我来品一品。
(1)在本文中,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贬官失意的孤凄悲凉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述写生动,细致入微,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走进文章,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今天,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舞台,希望你尽情展示,记住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提示:
1、品词语。
找出精妙词,以“我认为 词(字)用得好,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
2、品句子。
找出精彩之句,以“我认为 句美,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
3、品情感。
以“我从文中 处,领会出作者 的心情”为题发言。
4、品写法。
从写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发言,老师可先做示范(板书:寓情于景)
(2)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游记散文中的杰作,而《小石潭记》更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的写景状物,文章出慢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作者孤凄悲凉的感情,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他的《永州八记》值得一读。
这节课虽结束,但对古诗文的学习仅是个开始,相信通过你的学习,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
五、布置作业,我来练一练。
我来练一练——你曾经游历过那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触动过你的心弦?(请运用自己学到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短文,要写出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提示写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侧面描写、抓住景物特点等。
2021八年级名师课程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课本优秀教案范文模板3篇
★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模板精选汇总
★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精选范文模板
★ 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5篇
★ 2021小学四年级教学反思5篇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5篇
★ 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程教案5篇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编写教案5篇
★ 语文二年级下册名师教案5篇
★ 初二物理教师教学课程反思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