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最后一道“考题”:如何科学填报志愿?

高等教育 0

  历经种种波折,2020年高考结束了。考生和家长也迎来了最后一道“考题”——志愿填报。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志愿填报的结果不仅决定了学生未来数年的学习生活,还可能影响将来的工作与发展方向。

  志愿填报如此重要,是不是每个考生都会特别重视、审慎抉择?其实不然。在一份针对400名高校在校生专业满意度的调查中,对本专业感到“满意”及以上的学生占仅35.0% ;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36.6% 的学生不再愿意选择本专业。

  可以想见,高考结束后学生卸下重担,渴望彻底放松,不愿考虑学业相关的事情。没有充分准备,草草完成志愿填报,辛苦考得的分数,却没能进入理想大学和专业,但为时已晚。

  家长常能更早意识到这一点,却不知如何科学指导孩子准备志愿填报。辰才高级咨询师、报考专家王松梅老师表示:“每年志愿填报季,咨询家长很多,但都是问‘这个分数能报什么专业,能报什么大学’,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特点。选择的只是分数适合的专业,不是孩子适合的专业”。

  科学填报志愿,家长不能忽略这三点

  科学志愿填报,需要考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家长需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孩子重视志愿填报,了解如何科学填报。

  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处处需技巧。自己干着急,孩子不上心?不知道怎么科学和孩子讨论志愿填报话题?以下是3个“一看就能用”的建议。

  首先,缓解自身焦虑,保证沟通效果。孩子的成绩好坏,报考的决策方向、未来的不确定性,都让家长在志愿填报前变得焦虑。这种焦虑情绪不仅会传染给孩子,如果带着这种情绪与孩子沟通,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辰才】报考专家建议:不建议家长在自己情绪焦虑时与孩子讨论志愿填报。在询问孩子专业意向时,努力抑制自己经验主义的冲动,不急于灌输“我认为什么专业好”,尝试先聆听,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提前设计话题,以平等、开放的姿态由浅入深与孩子沟通。

  其次,巧妙沟通,潜移默化中帮孩子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科学志愿填报需要结合考生的个人特质、高考成绩、未来目标等综合考量。想要了解这些,需要家长动动心思。

  【辰才】报考专家建议,可以充分利用考后孩子想放松的心理,在轻松的氛围里完成志愿填报的讨论。比如高考后,很多考生会选择旅行,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对不同城市的看法,在沟通中了解孩子对于未来学习,工作地域的喜好。或者陪孩子看一部他喜欢的电影,由此展开对未来规划和理想生活的讨论,进而交流对于专业、大学等的想法。

在这种沟通中,家长就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孩子完成志愿填报前期准备工作。

  最后,主动放权,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十七八岁的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独立思维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的主动放权,能让孩子更多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也会更主动思考、摆脱依赖性。

  【辰才】报考专家建议,一是要“意识放权”,不再将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凭自己的意志左右孩子对于志愿填报的决定。

  二是要“行为放权”,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让孩子自主进行相关的分析和准备,自己作为一个协助者,在必要时提出意见或建议。家长可以多表达“这是我的建议,但最终的决策权在你手里,我完全尊重,因为是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最难高考季,需要家长多些耐心,多些沟通,再多些技巧,才能帮助孩子科学填报,筑梦远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此文转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