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青年大学习第30期”答案

范文大全 0

2022“青年大学习第30期”答案(7道题)

“青年大学习第30期”在周一早上准时和我们广大的同学们云端再见,2022“青年大学习第30期”答案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青年大学习第30期”答案,欢迎大家收藏与分享一下哟!

2022“青年大学习第30期”答案

知识卡片

1,ABCD

课后习题

1,BCD

2,ABC

3,D

4,B

5,D

6,D

2022“青年大学习第30期”答案解析

“你们以罗阳同志为榜样,扎根航空装备研制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携手拼搏奉献,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非常可贵。”

罗阳,“航空工业英模”。2012年11月25日,年仅51岁的他,倒在了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航母辽宁舰的凯旋途中。国之重器,以命铸之。作为国产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中国航空人矢志报国的铮铮誓言。

李晓丹在观察产品加工过程。

刘艳梅进行技术研发。

今天,距离“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牺牲之日已10年。

罗阳虽走了,“航空梦”仍在飞翔。2013年6月,中国航空工业沈飞成立首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平均年龄仅30岁。10年来,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参与青年累计超过4万人次,解决各类生产技术问题千余项。

回信不仅鼓舞了12名写信的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更让成千上万的航空青年以及航空人为之振奋。今天,让我们走近4名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听他们讲述这10年间新一代航空人的奋斗故事。

航空工业一级技术专家、沈飞高级主管工程师李晓丹

信仰雕琢青春岁月

激光在空气中闪烁,材料按照预设的模样逐层累加,一件件形状复杂的金属零件被“雕琢”成型。

这里,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工艺研究所。高级主管工程师李晓丹正在运用最新的3D打印设备,生产应用于战机的零部件。

10年前,怀揣着对航空事业的向往,从东北大学博士毕业的李晓丹加入航空工业沈飞。在这里,她认识了正在为解决舰载机拦阻钩难题而费尽心思的罗阳。

孙志强对产品进行调试。

王刚(左二)带领团队研究产品加工方案。

“罗总带着技术人员一个个推敲细节,不断调整主攻方向和研制模式。我与他只有为数不多的接触,但他那股韧劲,我到现在也忘不了。”李晓丹回忆。

2013年,随着新型战机对高减重、长寿命、低成本等方面的需求愈发迫切,沈飞公司开始挑战创新难度极大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主动应战,李晓丹受领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增材制造技术,就是人们熟知的3D打印。无论是全新的材料、陌生的工艺,还是高新的技术,在国内航空领域都是一片“空白”。李晓丹和队友们必须加速突破技术瓶颈、尽快打通生产线。

接受任务后,李晓丹带领同样来自“罗阳青年突击队”的7人团队,同时开展了厂房改造和设备调试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有时,李晓丹走出厂房,见到的已然是晨光熹微的黎明。

“那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抢时间。”李晓丹说。最后,她和团队成员仅用28天,完成了典型工艺样件的全流程试制。

首战告捷,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喘息的空隙。从“产得出”到“用得上”,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8个月时间,李晓丹带领团队埋头攻关。为了证明材料合格、工艺合格、零件合格,他们对所有性能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最终,那份800多页的试验报告,承载着他们8个月的心血,托举着第一个增材制造零件飞上了蓝天。

10年,弹指一挥间。从设想到应用,从起步到成熟,李晓丹作为见证者、参与者、引领者,经历了增材制造技术向前发展的每一步——

2016年,某型飞机搭载着数十个增材制造零件首飞成功,标志该技术步入工程化应用阶段。目前,我国已规模化地将该技术应用于飞机制造,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只有当它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10年求索,李晓丹始终铭记着罗阳的精神。只有敢于攻坚克难,才能在航空技术创新的大道上一路前行。

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沈飞装配工孙志强

恒于匠心 技无止境

闭上眼睛,将直径0.2毫米、相当于3根头发丝粗细的铁丝,穿过相差无几的针眼,孙志强只需要几秒钟。

作为一名装配工,十几年来,孙志强每天都要练习这个技能。

孙志强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战斗机零部件的装配、调试和检修。现实中的工作远比“铁丝穿针”更复杂。战斗机是高度集成的精密系统,操作空间往往只能容纳工人的双手,有的电路零件甚至无法直接看见。

为了寻找高效的操作方法,孙志强开始有意锻炼双手的灵活度和配合度,也就是所谓的手感。凭借这份手感,他对零件的外形更加熟稔、操作更加自如,大大提高了装配速度。

孙志强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各式各样的故障信息。同事们开玩笑,说他摸透了飞机的“脾气”。他却严肃地回应:“我们的工作容不得丝毫差错,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这句车间中随处可见的标语,也是深深植根于孙志强心里的座右铭。作为“罗阳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他从榜样罗阳身上深刻感受着作为航空人的使命之重。

阻尼件,是舰载机独有的一种长杆类零件。它的安装调试及测量既耗时间又耗人力,一度成为装配工作中的一道难关。

孙志强带领团队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和“头脑风暴”,最终研制出两种新设备,在减少操作者数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翻看孙志强的履历:入职4年,他取得电工、装配工技师资格,成为唯一一名连续两届获得公司“一专多能奖”的复合型人才;入职7年,他取得两项高级技师资格;入职11年,他成为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入职12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表彰为航空工业劳动模范……

恒于匠心,技无止境。从孙志强的足迹中,我们看到了一名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样子。

“有‘硬骨头’就要啃,有难关就要上。这不仅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冲锋,也是我们作为首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根植于心的担当。”孙志强说。

青年大学习的比较学习情况有什么?

广泛开展青年学习答题和竞赛

围绕学习各级团组织要通过举办网上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积极运用手机APP、H5、小程序、网上直播等载体, 采用“答题闯关”等生动活泼的方式, 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学习行动之中, 推动思想在青年中入耳入心。

组织青年向典型模范学习

面向各行各业和基层一线,持续深入开展“青年五四奖章“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好网民冶“ 、“青创先锋·青年榜样”等推选活动, 广泛开展青年典型故事分享活动, 通过媒体宣传、文化产品推广等方式, 大力宣传他们可亲、可信、可学的奋斗故事, 为广大青年更加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树立学习标杆, 引导和动员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发挥生力军作用。

引导青年在今昔对比、中外对比中学习

组织基层一线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参观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工程、大民生项目, 充分了解党的“砥砺奋进的五年”中我国各领域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积极引导青年增进“四个自信”和“三个认同”。引导青年在中外对比中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深刻领会思想和党的精神。

标签: 答案 青年 学习